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米的猜想》——寻找丢失的自我

(2010-12-13 22:57:22)
标签:

影评

李米的猜想

娱乐

文/达达先生

“如果我失踪了,你会不会李米一样找我”很多感性的情侣在观赏完这部《李米的猜想》后都乐于这样互问,也许倒不是大家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验证互相之间的爱情,更多的,可能是缘于电影中李米和男朋友之间那种你为我我为你的爱情而感动,这放在当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非常难得一见的。

对于《李米的猜想》的交口称赞,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方向。一在结构,二在剧情,三在表演。

结构上的功劳自然要归功于导演曹保平,叙事的圆形结构让整部影片没有落入到前因后果的简单直白当中去,女司机被劫、报警、再救赎的故事显然缺少了感染现代人的力度,即便以倒叙的形式加以展现,故事的悬念感依然不强。因此曹保平将原本的故事大加删改,最终让剧本成了只是基于一桩新闻事件的另外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导演最终呈现就非常的有意味了。

曹保平首先扩展了人物的脉络,在原本的单维度沟通当中,曹保平为电影中的人物加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撞车案联络起了故事的几位主角,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就此建立了。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电影《撞车》,但后者更加社会化,《李米的猜想》更小众。

之所以说《李米的猜想》小众,是在于电影构建了李米这样一个特殊的人,这个人并不会是人群中的常态,若真实的发生在这个社会,倒可能被视作怪类。电影中的李米,神经质的追寻自己所爱之人的痕迹,但这种长时间又无所收获的寻觅,最终将寻求的念想转变成了一串数字上的符号。所以,在电影的开头,李米便痴缠着一位陌生人细数着一堆看似混乱的数字。

这个开头,以无限的抽象和迷惑将观众带向了一个极为不所知的世界,李米到底为何如此?李米的男友到底是谁?在一系列的疑问中,曹保平成功的制造了一个好的电影开头。电影开始的车祸,将原本只是为爱痴狂的李米也带入了社会事件之中,而李米被绑架的过程,就更加的加强了李米与社会的联系,最终,影片便没有简单的成为一部爱情悲剧,反倒有了点社会辩思的色彩。

在电影剧情上,《李米的猜想》更容易打动女性观众,李米对方文的爱情很容易牵扯起敏感女孩内心的脆弱神经,而方文对李米的那种隐忍之爱就更加会让女性朋友们深为触动,感情上的真实度自然值得质疑,但作为本片表现的重点之一,能够感动到观众已经算做成功了。

表演上的荣誉大概只能授予周迅,作为唯一的女主角也是唯一的主角,周迅饰演的李米强调的是一种虚无的状态。这种虚无是方文的长期离开给李米造成的间离感,所以电影中的周迅眼神坚定但身体迷离,瘦弱的身躯承担的是出租车司机这样一个职业——男友马文的职业,李米通过这样的方式是要寻找到自己和马文之间仅存的某些想象中的联系。

电影开头李米向陌生人嘶喊着一堆数字,若不是周迅声嘶力竭同时又异常克制的表演,这场戏很难精彩。而李米在电影中追随着方文幽怨哭泣的楚楚动人,又彻底的暴露了李米这个女人的雌性本质,不放弃的决心不管有多么的浓烈,李米的举动都有了一层豁出去的劲头,但她到底是要豁出去找寻回真爱,或是她在不断的找寻回自己?

可以说,在这趟爱情的迷途当中,率先迷失的便是李米,她随着方文的离去,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某种程度上,《李米的猜想》整个剧情就是为李米找寻自我认同的一个过程,当电影的末尾,李米在警察的陪伴下看方文留下的录像时,周迅隐忍的眼泪似乎也昭告了李米自身角色的回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