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应该怎样去评价《阿凡达》这样一部电影,它惹得全球观众为之欢呼雀跃,全球媒体为它集体鼓掌,即便是如中国国内那些向来自视清高的导演们,也开始顶礼膜
拜……它到底是怎样的去刺到了我们的神经,引发如此高级别的掌声与喝彩?看看现在的评价,基本都在赞叹《阿凡达》那跳脱于世的想象力还有一马当先的制作技
术,偶有批判则都指向了人物和剧情的相对薄弱,可以说《阿凡达》优点足以弥补缺点,而这些缺点的存在也并不足以影响《阿凡达》视听盛宴的美誉。
是的,《阿凡达》最引人注目与赞美的,是用先进技术打造出的一个幻想中的完美世界,与世无争、有信仰、有关怀的世界。当一个个新奇、炫丽的植物、生物真实的
出现在荧幕之上时,我们惊叹不已,继而绞尽脑汁去想出一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感觉,这时候往往感觉词汇的乏力,那种形容不出眼之所见的乏力。
人类是伴随着想象力拓展而进步的,电影更是如此。电影初诞生之时,就有了《月球旅行记》这样的科幻影片,一路走来诞生了《侏罗纪公园》、《变形金刚》等等这些堪称奇作的电影。可以说,我们的想象力每拓展一次,电影的技术就进步一次。两者相依相伴,相互促进。
人类渴望飞翔,因此当电影里的Jake驯服Banshee展翅翱翔的时候,我们激动万分,那是因为心底里对飞翔的渴望在荧幕上终于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满足。《阿凡达》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满足人类想象力的过程中,赚取了口碑与票房。
害羞的花朵、如宫殿般悬浮的“空中楼阁”、发光的美丽地衣等等,卡梅隆通过屏幕不断的刺激我们的视觉,让我们跳脱出这个生存依旧的地球,真正的开始一段外星
球之旅。而披上了先进的3D技术,这趟旅程就更加立体与可触摸了起来,有叶子从屏幕扫过大家都会下意识的去躲闪,这种用技术增强的代入感让人们又进一步融
入了这片世界。心之所想与荧幕梦幻开始互联,于是乎,我们都心动了!
技术上的优势远非我一个外行可以说的清楚,但投射在视网膜上的炫丽影像却是异常真实的,折服、赞叹似乎都可以形容之后的感受。视觉上无可挑剔的《阿凡达》,在剧情上又有何作为呢?
必须承认,即使人们再议论《阿凡达》中Jake融入纳美人继而背叛人类的戏码多么的像《与狼共舞》,也不管集结各部族的画面又如何的与《魔戒》相似,还是那
敌我争战的场面在N多的电影中出现过,也都改变不了《阿凡达》讲了一个还算可口的英雄故事的事实,再说,如果较真的话,现在的哪部电影的场景翻不出一两个
原型来呢?美国人对于塑造个人英雄绝对是轻车熟路的,Jake从一个瘸腿士官,逐渐成为一个驾驭着最强坐骑Great
Leonopteryx的魅影骑士,当他站在所有纳美人前举臂高呼、慷慨陈词时,那种从心底涌发的振奋就如同《勇敢的心》里那一声“freedom”般,
刺激了每一个人心底那当勇者的渴望,接踵而至的就是我们似与Jake一起登上了征战罪恶的旅程。
而往深了说,Jake的转变则被植入了更多的意义。Jake最初是残疾士官,通过特殊仪器转换成一个身体健壮的纳美人。但这种转换,只是一种有纽带的控制,
机器关闭,Jake就要苏醒,战士阿凡达就要倒下。所以,最初的Jake只是一个听命于军官的战士,这是意识所向。但当他进入了机器,开始让思想控制纳美
人的时候,就激发了一个让潜意识逐渐发挥作用的过程。与纳美女公主的相遇更是促进了Jake心底善的潜意识的萌发。这样的一个Jake,就分裂成了两个人
物,一个是躯壳所在的肉体我,一个是精神所在的潜意识我,两者的权衡与争斗,实际上就是观念与良知的争斗。当Jake慢慢的在纳美人生存的森林里,找回那
份遗失已久的人类的天性与自由时,他的精神开始向良知这样一个潜意识的天平倾斜了,而将军等人的残忍,更是最终促成了这样一个转变。于是,Jake从一个
“叛徒”开始成为了一个“向罪恶宣战”的首领。这么一个转换过程,在片尾最终达到了谐和的统一。大自然的力量终于让Jake的精神与纳美人的躯体融合在了
一起,不需再借助任何科学的力量。
这其中Jake与公主Neytiri的爱情,虽没有Jack与Rose般催人泪下,却也给影片注入了必要的情感成分,让我们在华丽之余,也有机会品味一丝细
腻的爱情。Neytiri的羞涩,Jake的傻乎乎,都是让观众非常亲切的元素,Neytiri最初的作用是Jake的导师,慢慢的就诞生了爱情,林中嬉
戏、水中游泳,观众见证着二人感情的升温,只是这段爱情被刻画的稍显苍白,没有了应有的力度,算是一个缺憾。
此外,卡梅隆是具有大视野的导演。《阿凡达》里的故事、场景很多让我们似曾相识,那是因为我们就是其中的一员,卡梅隆是要展现事实也好,警示我们也好,这些
都应该给我们思考。人类先是毁灭自己的地球,继而对纳美人居住地肆无忌惮的破坏,而科学被军事利用,对大自然的不敬等等,不都是我们现实世界里天天在上演
的事实么?我们在努力破坏,又努力的掩人耳目,带来的是越来越无常的气候与环境,最终受伤的还不是我们自己?难道真要如《阿凡达》般去外星球找住处?这些
关注,体现的是艺术家的责任心,虽然作用不见得会有多大,但起码我们在步步往前走!
《阿凡达》的故事,绝对说不上是一个坏故事,只是卡梅隆之名让人在技术之外抱有了更多期待,所以有点瑕疵与失误,大家自然会将它们挑出来。与故事的不太创新相
比,对人物的刻画估计还是本片最大的缺陷点。正邪对峙的二元对立使得人物都颇带了脸谱化的色彩,而与众多配角过目即忘相比,主角的个性似乎也不太突出,如
果Jake的塑造还算有血有肉的话,纳美公主就完全失去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性格,这样的遗憾,也许是题材所致,也许是剧情所限,抑或是技术之下难有真情表现
所致?
所以,就我个人来说,从技术角度《阿凡达》绝对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即使从它的短板——故事、人物来看,《阿凡达》也算得上是一部好看的作品。综合起来,我更
倾向于认为《阿凡达》是一部Milestone般的作品,它会在影史上留下大名,就如卡梅隆已经被奉为“詹神”一样,但它能否称得上一部不朽或是永恒的电
影(词语匮乏,这两个词也许不太准确,但相信大家应该理解我说的意思),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毕竟《阿凡达》的技术很快就会被后来者超越,而它的剧情又不如
《泰坦尼克》般流芳百世,同是詹导的作品,这部诞生于1997年的作品已然成为了一部神作,靠着口碑一步步的登顶世界电影之峰,而至今也没有哪一部作品敢
说自己已经超越《泰坦尼克》!
《阿凡达》带来的,很可能是对电影产业的变革。比如3D设备的大量更新换代,Imax荧幕的普及,CG技术的越来越大行其道等等,而这些无疑都指向了电影制作
费用的飞速上涨。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大特效大制作下的影片已经开始模式化起来,好莱坞有形无灵魂的现象也被口诛笔伐了很久,估计在《阿凡达》的刺激
下,新一轮装备竞技的火速展开会让这样的现象掉入更深的泥沼。可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是否需要这么多用3D眼镜、超大的Imax荧幕观看的电影,当电影里
的外星人物都不再新奇有趣的时候,我们还会对这样的电影保有多大的兴趣?
此外比较令人叹息的,还是那对国内电影业的望子成龙的心态。在《阿凡达》上映之后,陆川将它形容成“美国电影人取代我们民族电影工业向中国观众做的一次心灵
接引”,这是国内影人自怜自吸的慨叹,还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惊呼?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与经验,十二月为了避开《阿凡达》国产电影集体更改档期,可与《阿凡达》
同期上映的《福尔摩斯》照样票房丰收,《阿凡达》在照顾了视觉感受之外还引入了如此多人性的东西,《三枪》却收获了票房还收获了骂声!
卡梅隆十年磨一剑才有如此精品,可放眼国内影人,谁有这样的魄力与耐心去沉淀来精心制作一部精良的传世之作?是所谓有期待才有失望,但不要等到大家都失望到了没有期待,那才是国产影人真正该悲哀的时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