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啊南京

(2009-04-29 12:45:55)
标签:

电影

娱乐

分类: 乱七八糟

    《南京南京》上映了,和预期想的一样是,到处有包场的,到处有流泪的。至于票房,做为国庆60周年献礼片中的重要一员,票房上亿是必然的。除此之外,包括我在内,还有无数张嘴巴都在哇啦哇啦地说。我大概扫了一眼,叫好多于批评,支持大于抵制。

 

    支持者占大多数也是肯定的,拍摄南京大屠杀,只要对日军既不美化也不要妖魔化,基本上都可以激起交口称赞。缺点当然也有,除了角川的忏悔有些被略微地人为放大,并不足以代表全日本的态度之外,再比如“中国不会亡”那段儿,显然是用力过度。包括一些类似衔接处的节奏稍显凌乱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只拍过两部电影的陆川能把南京大屠杀拍成这样,无论是角度还是能力,单以那段精彩的巷战镜头,节奏清晰、扣人心弦,而且据说没有使用任何国外的特效,爆破特技全为国货,单纯从巷战这段戏的技术角度看,就应该给他起立鼓个掌。尤其是制片方没有拿裸露镜头做为宣传卖点,挺好。

 

    还有三个没想到的,一个是这部片子全篇都用黑白而非点缀彩色,第二个是陆川驾驭如此大片的能力,还有一个是刘烨。前两点别人说得太多了,聊聊刘烨吧。

 

    看杂志的时候看到,据说《无极》上映之后,有很多声音说,刘烨在片中虽然一枝独秀,演技超群,但太过于阴柔,毫无阳刚之气。加上之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蓝宇》,让刘烨决心走上了硬汉路线。

 

    《硬汉》我看得是PSP,山寨版的《阿甘正传》,画面就不说了,剧情谈不上好或者不好,人物也有些脸谱化,但形象很有意思,基本上我已经在国内很久没有看到像“硬汉”那样的男人了。时下,从花样美男的少年作家,到娱乐圈里的超男好男,大多都是往漂亮里打扮,漂亮这个词是给女人用的,男人嘛……

 

    《南京南京》里,刘烨扮演的士官,勇猛,热血,内敛,坚韧,维系了大众对南京这座城市的最后一丝希望。我曾在不同的书里看到,南京城破之时,确实像影片里那段教堂内的情节一样,5、6个日本兵就可以让上百个中国人服服帖帖,里面甚至还包括拿着枪的士兵。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是连刘烨这样的角色都没有了,我们都会绝望的。

 

    陆川说,他拍摄《南京南京》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中国人是有反抗的,不全是案上鱼肉。出于同样的考虑,他缩减了拉贝的戏份,还引起了诸多纠纷。无论如何,刘烨和他的队伍,这段反抗简直太必要了,甚至是最大的出彩——如果不从政治角度考虑的话。

 

    个人意见,如果这段反抗戏剪到日军对中国人的屠杀之后,会不会更好一些?

 

    从《天堂口》开始,《保持通话》、《硬汉》、《南京南京》,再到即将上映的《铁人》,刘烨已经塑造了五个阳刚十足的硬朗角色,我还没有看过《铁人》,在已经上映的四部片子里,刘烨在《南京南京》里的表现无疑最出色。

 

    想想看,当官的已经跑了,剩下的大部分士兵都不愿意守城,有的要跑,有的装死,有的干脆弃械投降,还有的恨不得钻到老百姓堆儿里混成良民,只有自己身边的一小队人,上有绷带伤兵,下有还没长枪高的儿童军,换了谁都会崩溃。

 

    在这样的心态下,刘烨要是瞪着血红的眼球,再大喊几嗓子拼了,为党国尽忠之类的话,哪儿枪口多就往哪儿跑,就假了。好在他没有。有人说刘烨在这个角色的把握上还是有些沉闷,我就特别奇怪,难道他们想让刘烨光着上身,跳出战壕必得停留10秒以上,摆个高大全的姿势再瞄准,拿着一把永远都打不完子弹的手枪,一个人消灭一万日军吗?拜托,那得去找十几年前的录像带。

 

    中国电影里的硬汉太少了,哪怕就是类似《硬汉》里那个一走路就昂首挺胸的刘烨,也还是再多一些好。花样美男实在是太多了,我都快看吐了。

 

    一句话,我看好刘烨。

 

    中国影坛里的纯爷们越来越少了,希望他能接过姜文的枪吧。

 

    写到这儿,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但有个事情我憋了半天还是没憋住,再废几句话。看完《南京南京》后,我在一个小众论坛里写了一下观影感受,也就三四句,其中有一句是,虽然现在有很多人经常叫嚣抵制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对于那些日本的军国主义者,极其应该将他们剖骨挖心,先奸后杀。

 

    写完之后,一个朋友给我留言,说你这样的想法,和军国主义也没什么区别。真没出息。言外之意是,我不应该这么说。同样的道理,我看到网上也有很多人持有类似的观点,基本上和有些报纸的论调不谋而合,认为我们应该用文化融化坚冰,努力中日永远友好。

 

    对于这点,我想说的是,具体到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上,有人要是站出来说,这是两个民族的共同灾难,深陷战争中的中日双方都是受害者的话,我特别想当面吐他一脸口水,什么玩意啊这是?

 

    这就好像在学校里,隔壁班的一个男生过来莫名其妙地抽了我一顿耳光,最后班主任安抚情绪,教育我不能伺机报复,要宽厚待人,这也没什么问题,但在明面上再怎么宽厚,关起门来,还不兴让我嘀咕几句?要是家里有个哥哥,不替我报仇不说,也摆着一副班主任的论调,我一准儿跟他闹翻了:你是自己人吗?

 

    多年以后,要是有人跟我说,现在都长大了,小时候的耳光就算了,你看现在你种地,他收菜,共同做点生意,一起赚钱多好。这我同样也没问题,赚谁的钱不是赚啊,我也不可能见着对方就上去拿西红柿往脸上呼噜,但若要求我还得笑嘻嘻陪着小心,说您小时候打得好,不打我现在就不会做人,那我是不是也太贱了?

    我就不明白,在有些人眼里,做为一个男人,像刘烨的角色那样,有点儿愤怒的血性和复仇的狂野,这怎么就不行了呢?就非得跟唐先生一样,甘愿以任人宰割为崇高己任,那不是傻缺吗?

 

    而且,在南京,那他妈是一个耳光的事情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18岁
后一篇:开心大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