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弩锋上的约定

(2007-11-12 17:20:13)
标签:

文学/原创

    一只珍珠绣鞋,一缕发丝乌青,一曲秋风辞赋,漫天风沙漠景。

    两方终身信物,一字十年约定,造就了几个孩子的传奇人生。

    历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纵然事易时移,人性善恶却亘古不变,我们可以从中读得故事,寻前人得失,各中玄机却因正野有别而若隐若现,暧昧不清。只无限遐想与推测留与后人,尽得千古世说。

 

历史上的故事原型――

 

    主人公们心中的一切恩怨情仇,皆源起于那个“死老头子”。

    武帝征和二年,卫太子刘据因父亲的暴力多疑,为人趁机所害,深陷“巫蛊之祸”而无法自清,遂全家遇害,皇后卫子夫自杀,孤零零只剩一初诞的孙儿刘询得以逃生。刘据死后,新太子的人选确立便纳入了日程,年轻貌美的钩弋夫人赵氏所生下的儿子刘弗陵天资聪颖,深得武帝垂爱,然而在少时继位之争中深受外戚所祸的汉武帝刘彻,一直活到了七十多岁仍有阴影,视皇亲外戚为祸国殃民的大患,深恐儿子幼龄继位,因“主少母壮”而重蹈吕后覆辙,遂于后元元年害死钩弋夫人,立太子弗陵。翌年,八岁的刘弗陵登基,是为汉昭帝。

 

    然而天妒英主,纵使年幼昭帝聪慧多知,雄略英明,也逃不过命运之劫,昭帝元平元年,弗陵病逝,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此后权臣霍光曾拥立孝武李夫人之孙――昌邑王刘贺为帝,无奈其行事浮夸荒唐,遂废黜。同年,寻回流落民间的卫皇孙刘询继位,是为汉宣帝。

    虽然武帝刘彻文治武功,大力拓展疆土,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但终因连年征战而使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所以应该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因此史书对这位“平民皇帝”大为赞赏,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他与前任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国仇家恨,泪满衣襟――

 

    如果说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那么就不得不将帝王之家抛除在外了。

    《云中歌》一书的故事虽为言情,却以皇家的政治权利斗争作为引线贯彻始终,“三足”方可“鼎立”,由此见,四个男人的权益利害之网,任凭如何顾全周旋,也必然是要坍塌而不可平衡的了。一个是幼年亲见父亲下旨杀害生母的倔强皇帝,一个是被灭了满门而苟且独生的落难皇孙,一个是亲见胞弟做了皇孙替死鬼的忠门遗孤,一个是精明不羁却被排斥在皇权大门之外的世袭藩王。

    四人的命运被紧紧捆成一线,却又永远无法相互靠近温暖,他们之间,是团结对敌的关系,是互惠互利唇亡齿寒的关系,年纪轻轻的他们要共同打击并消灭外戚势力,稳固大汉江山;却又是互相敌对的关系,是势拼“你死我亡”而不得止的微妙关系,皇帝与皇孙、藩王,是互为各自生存的威胁者,皇帝、藩王与遗孤,是互为撷取各自利益的工具,皇孙被遗孤固执地视为是害死胞弟连累满门抄斩的罪魁祸首。而他们之间,却又都是患难之时曾真诚相见过的朋友知己……

    这本书的故事脉络辗转清晰,尊重史实,真实中透着传奇,传奇中浸渗唏嘘,做为一个业余作者来说,已经很难得了。

 

    千般前缘无示好,只因生与帝王庙。

 

    背负着国仇家恨的无奈,偏缠绕于不经意间真诚动人的儿女私情之中,纵使少年英武,却也不得不见月下花前,英雄纠缠左右,长叹命运一声,而泪满衣襟了……

 

云中漫歌,绕指柔情――

 

    两方信物,一字十年。云歌踏着白雕从关外寻来,只求得圆心中一梦,履行赠鞋的终身一定。可她错了,十年前的陵哥哥并不是如今的刘兄,阴差阳错间造物弄人,然而就算没有寻错那又怎样,王宫十年,时过境迁,经历过亲父弑母之痛,终日周旋于外戚王公之中的凌厉青年,还会否是她记忆中的温柔小童?

    年少的单纯时光总是短暂,爱情降临之时,无暇多想便已坠入其中,身负再多仇恨的人也不过如此,双目对视的一刻,已然抛却了血淋淋的回忆。

    桐华有些残忍,她将命运中注定了势不两立的一群人揉成了好友亲朋,生死存亡全在记忆闪现之间,关乎快乐?关乎美好?也许出手的一刹那,只是忽然遗忘而已。书中于市井间曾结识交好的许平君与霍成君,在历史上先后任宣帝后,宣帝政权稳固后,许平君即被霍家加害致死,后霍家为求自保谋反,遭族灭,霍成君皇后被废。只因唇亡齿寒,因果报应。

 

    细数各朝各代,历史的足迹均由生命与牺牲踏成。历史是红色的,因为它沾满了子孙们的鲜血,历史是黑色的,因为它浸淫了贪婪凶狠的人性。然而历史的车轮却又是从未停止地前进着的,再惨烈的故事也不过是沿途一景,到底谁能解读人性与生命?又或者,我们只是历史之棋上的前卒一拱,甩开情爱高举头颅为当权者们筑路铺平……

    史书,只有千文记录,从无官家一评。万千得失,留与世人,各说各话,互不干政。

    一段史实令人唏嘘,一本故事戳人心痛。

弩锋上的约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掺和
后一篇:外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