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记录片《蝶变》

(2007-02-05 00:00:58)
分类: 乱七八糟
有一段时间,我异想天开地想拍一部电影,并为之付出了一些在外人看来很荒谬和幼稚的努力。当然,这个念头很快就消失了。原因不光是因为我对拍片子一窍不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我的观察,拍片子实在是太苦了。两年前的夏天,有个导演约我写了个电影剧本,还很热情地邀请我去拍摄地——位于山西北部一个鸟语花香的山里长期探班。基于好奇和认识剧组里的漂亮姑娘,我屁颠屁颠地跟着他们上了山。一个月后,我扛着一大包山蘑菇和土特产跑了出来,临走前告诉导演,除了给我剩余的稿酬,别再给我打电话了,除非去海南岛拍海滩,我再也不上你们的贼船了。

多年以后,那些苦行僧般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以至于让我至今仍然对那个导演暗生敬佩。这可不是拍马屁,假如你有机会去跟随一个剧组,尤其是非都市娱乐类的故事片剧组呆上一个月,你就会明白屏幕上那些光鲜照人的镜头,都是用非主观性减肥的代价换来的。当然了,我还不算是最不幸的人,据说最苦最累的,是拍记录片的人。原因很简单,记录一段周期无比漫长的影像,需要的是野驴一般的体力和自虐般的坚持。

半个月前,我收到一盘记录片,因为感冒发烧,我断断续续花了近一个星期才看完。怎么说呢,最大的感受是,拍这样的一个片子,得多他娘地费劲儿啊。导演叫王逸人,是某报社的副刊编辑,我跟他认识大概有三年多了,之前对他最深的印象,是他在电话里催稿子:急茬儿,赶一篇稿子给我,明天早晨之前发我邮件。连说再见的时间都不给我留。每次我都在想,此人肯定是把时间全浪费在泡姑娘和打牌上了——既然稿子比上厕所急,你倒是早说啊。后来我才知道,他把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几乎全奉献给了记录片。

言归正传,说说这个记录片。片名叫《蝶变》,内容是关于两个变性人的经历。主人公本来是三个男孩子,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其中一个退出了,其余的两位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影片从导演的阐述旁白开始,一直到“绝无假货”的背景字样结束。片如其名,这是一个真正蜕变的过程。两个互相认识的男孩,为了变成心中期望的样子,一直在外漂泊打工,等攒到了足够的手术费,毅然走进医院。

我想,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她们在从手术台上下来之后、以及在面对媒体和生活里的好奇时,那种坚定和坦然的眼神了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两位主人公在几乎所有的时间和镜头里,眼神中都没有一丝的躲避和不安——我所指的是她们在面对别人投射过来的目光时。我想,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对于两个如此“特殊身份”的女孩子来说,拥有这样平静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处于蜚短流长的家乡里,她们的平静足以令人感到震撼。

宽容,这大概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一个东西了。

最后,两个好朋友分开了,或许是出于感情维系中的问题,一个人首先退出。几年后,她获得了“首次世界变性人大赛”的“最佳新闻印象奖”;另一个人则“继续生活在自己的江湖圈子中”(导演语),尽管生活状态不同,变性后取得的预期成就也不一样,但有一句话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怎么样,“她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至于那个本来想变性、但后来因为家庭压力而退出的男孩子,我想,他拥有选择自由的权利。对于计划的变卦,这没什么错而言。关键是他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角色——他自己说,“要以男人的性别面对社会”,不管怎么样,他都会坚定地面向未来,这点无疑令人欣慰。

另外,我想特别说一下手术过程。我不太清楚导演是怎样说服主人公的,但我每次看到那个将手术过程大白于天下的片段时,总是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以前我老跟别人开玩笑说,“我是个拍片子的”——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医院工作,类似手术的场景可以经常见到。但纵使这样,在看到为两位主人公做手术的部分时,也会有极强的冲击力。我想,这一点恐怕也是所有记录片最引人争议的地方。追求真实和全面当然是记录片的铁律,但在将类似血腥(这个词语肯定不太合适,姑且用它来做个比喻)的场面也原封不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到底是否应该?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也说不好,所以,暂且当成一个疑问,搁在这里。

面对一个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无论是歌曲还是建筑,一千个人总有一千种意见。就我个人而言,这部片子的毛病除了技术方面的清晰度(这种客观因素不是所说的重点)之外,中间穿插的许多镜头我很不喜欢,不管是大桥倒塌的见证,还是各种环境的强调,就算是有隐喻,也不应该破坏整个片子的流畅。偶尔的传承转接当然必不可少,但有的地方时间太长,势必会造成观众注意力的转移和影片重点的偏向。

总体来说,在我看过的记录片里,《蝶变》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品,不光是题材的选择和把握,生活点滴的细腻显得尤为优秀。更重要的是,无论它是否能获得各种各样的奖项,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影像的未来和希望。对于一个业余记录片导演来说,能做到这一点也应该足够欣慰了。

实现梦想的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对两位“蝶变”的女孩子一样,对王逸人也一样。

做为王逸人的朋友和观众,我希望能够很快地看到他拍出来的更好的片子。

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只是好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