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2014年该用什么眼光做股票?

(2014-01-02 17:13:07)
标签:

刘东声

刘子思想

刘子股斋

波浪理论述浪

你是股市赢家

股票

分类: 我的交易笔记

2014年

该用什么眼光做股票

 

 

 

 

2014年开始了,收开门红了,但不是上证指数也不是深证成指,而是创业板。看来,这个板块还要热闹一阵子,甚至于未来新牛市中,重点的机会还在于此。

今天的行情其实说起来不会有大多的话,我更想谈谈未来一年的交易策略。

很多人,认为交易靠的是眼光。需要看出企业的前景,需要看出行情发展的前景等等等等,全是前景。呵呵!这还是预测。

中国的股民我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会把职业特征带到交易行为中来。比如工程师一类的股民,喜欢靠指标啦,浪形啦,江恩啦,来预测行情。而做生意的,就喜欢看基本面,看什么行业有发展潜力,看国家政策的导向等等,认为这是自己的眼光。

其实,这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话语权。

工程师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自己画图纸,自己决定用什么材料,自己决定这决定那。尤其是项目总负责人,谁不听话还可以开除了谁,谁的设计理念与自己不同,可以有权推翻其设计,按自己的思路来。可是,股市行情会听你的吗?

生意人在做生意时,看到什么生意好做,就决定投资,招兵买马,全盘考虑,从产品结构到销售策略,再到管理制度,等等等等,全可以自主决定。可是,股市行情会听你的吗?

不是你浪形也好,指标也好,画出了行情走势的“蓝图”,行情就乖乖的“按图施工”了。

更不会因为你认为行业的发展好,行情就真的在你需要回收资金是满足了你的投资预期。行业可以大发展,但股价仍然可以小幅上涨,甚至不原地不动或下跌。或者行情走的很强,远远超出上市公司正常的股价应有的范围。

这样的例子只要有两三年投资经历的人,就可以见识过很多实例了。

所以,做股票的真正的眼光不是这些,而是知道什么是我们说了算的事情。很简单,“买不买,卖不卖,买多少,卖多少”。但很多人对此并不重视,重视的全是自己控制不了的。

如果说2014年该用什么眼光做股票?这个眼光就是上述的交易策略。这比什么都重要。

今年有没有牛市我不知道,虽然我也认为该差不多了。但是,今年一定会有牛股我知道。而且我还知道,牛股的特征是上涨趋势明显。

别拼眼光了,别拼技术了,立足于当下吧。

是在“应该”上涨的股票上等解套?还是在“正在”上涨的股票中找机会?这是一个考核智商有没有硬伤的课题。呵呵!(看出来了吧?我也偶尔看“糗百”)

当然,找机会是利润识别技术,这也要建立在风险识别技术的前提下。把风险控制在开仓之前不在开仓之后,用刘子开仓公式算仓,就一切OK了。

上涨的品种风险最小,因为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前的差异最小。而下跌趋势中的品种,跌完,止跌,回升,确认,加速,这还差N多步呢!你的预测结果——上涨,只能是一个低概率事件。

这应该是思维逻辑正常的人应有的正常观念。

说说今天刘子股斋的操作吧!今天刘子股斋还是持有少量仓位观察。净值是有所回落的,但幅度微乎其微。总体上看,还是在去年的高位运行着。那么,就守住成绩,等待机会。今年在确保回落幅度不大的前提下,力争再收净值阳线。这才是我说了算的事情。

只要是关于股票操作的问题,都可以加刘子助理QQ16432155,问题汇总上来后,我尽量一一回复。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阿弥陀佛。

 

 

 

 

 

 

发个小广告儿,新浪出微米了,也是一个交流工具。可以下载一个,加咱们的刘子股斋微米群。

欢迎使用微米,http://www.weimi.me/
微米群组号 2190254 可以找我。免费为您制定交易计划——刘子股斋个股例题征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0b61170101oxi9.html

 

 

【重要声明】文中所述内容是根据刘子思想对指数个股进行分析预测的记录。仅适合于刘东声本人及其自有资金性质。不系统了解刘子思想,很容易误读文中及刘子选股之真实含义,万不可生搬硬套以此操作。200万以下的与我同步操作或是最佳方式之一。希望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刘子股斋主人于刘子股斋

2014-1-2 17:13:32星期四

主页点一下关注按钮,以后再有新文章就会在第一时间被提醒。

由此进入=》2013-12-30星期一至2014-1-3星期五刘子寺中解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