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昭寺里面有1300年前的壁画,描述了当年红山宫殿的主体建设。而白宫门廊东墙上细腻地描绘着《唐皇难婚使图》。北墙有著名的《文成公主进藏》。
我下面要讲的故事是个原名叫纳日琴玛的小沙弥讲给我听的。他的法号实在是发音绕口,我不知道要怎样用汉字表达出来。
“松赞干布”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高深莫测”的松赞。这个名号很适合他,因为在此后他的作为里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尊称他为“松赞干布”。贞观四年,年幼的松赞干布眼看着自家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父王被毒死,外敌入侵,与母亲的各部内臣纷纷举兵叛乱,这位当时还是个孩子松赞干布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用他的雄才伟略,领着区区万余兵马统一了吐蕃,在同意当年迁都逻些(拉萨)。那一年他16岁。从这一年开始,他建造了让世人永世瞩目的红山宫殿,也就是今天人们朝拜的布达拉宫。
在拉萨的红山顶上有一处30平米大小的山洞,是当年松赞干布定都拉萨时最早的居所。这位高深莫测的王就是从这个狭小寒酸的山洞向当时强盛的大唐提出了要迎娶他们公主的要求的。
一开始并不顺利,大唐当然决绝了他的饿要求。对强盛的大唐来说吐蕃只是一个边远的高寒之地,用赭红红的泥巴抹脸的,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的蛮夷之帮。松赞干布几次请婚未果之后却听说鲜卑王仗着财礼比自己丰厚而迎娶的大唐的公主。自尊心受到打击的松赞干布一怒之下亲率精兵,一举吞并了鲜卑周围大部分地区,并发兵松州向唐朝武力逼婚。此番交战,双方互有胜负。最后虽然看上去是吐蕃战败,但是松赞干布达到了他要的目的。大唐终于看懂了吐蕃的强悍的军事实力和其战略意义。战后松赞干布再次请婚,大唐的皇帝终于答应了。
前面这些壁画叙述的故事是有史实可考的。
次年,像臣录东赞带着五千两黄金和数百珍奇异宝来到唐朝迎娶公主。当天天竺,大食,格撒尔等地的婚使也一起到了。但是能出嫁的公主只有一个,于是唐皇帝想出了一套离谱而刁钻的办法。他接连出了将细线穿过有九曲空的明珠,从三百名一样衣着的女人中在找出公主……等等。最后录东赞用他的聪明才智成功地替他的主子娶回了大唐的公主。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甚至有些壁画都是录东赞自己画的,真实程度无从考证。但是因为它是那样的生动和美好,没有人在意他是是否是真的。
你可以在此和我一起想象一下。一个16岁的少年,他站在世界之颠俯视脚下的大地和已经归顺他的臣民,然后他抬头谣望着东方,雄心壮志澎湃在他的胸中。于是他仰天长啸一声,就此决定了,“我要娶一位大唐的公主!”一个伟大的人物时常都会做一些伟大的决定。我相信这是松赞干布这一生做出的最伟大的决定。
但是我宁可将着样的情形也理解成爱情。远在大唐的公主,他不曾见过,大唐那么多公主他也不可能知道哪个是他的,但是“大唐公主”作为一个名词成了他的理想。在黄河源相见之前他已经对她有了太长久的思念,并为了得到她做了很多的努力。终于在黄河源,美丽智慧的文成公主成了他的妻子。
像这样把历史人物从政治背景中剔除出来,还他以人类的情感,故事就变的美丽一些,英雄也可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