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宗教干部印象

(2013-07-23 12:11:56)
标签:

转载

分类: 感想
收藏。
原文地址:宗教干部印象作者:魏德东

在大学教书,原是一件恬淡惬意的事儿。不过,误打误撞选择了当代宗教作为学术方向,就不得不联系实际,走街串巷,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今天就聊聊对宗教干部的印象,以及干部对宗教工作的影响。

6月上旬在厦门参加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开幕式上最让我心动的发言,是福建省民族宗教厅的一位副厅长。与日常所见不同,他劈头就说,客气话我不说了,简单谈谈对当代宗教的看法。发言风格不是官员,很象想象中的、坐不上主席台的教授。他说,在当代社会,宗教是文化,宗教有文化,宗教要文化。追随恩师方立天教授20余年,“宗教是文化”是所学的基本功法,但以是文化、有文化、要文化分别概括中国宗教的特质、表现与走向,还是让我震惊。微博上,有人让我直播会场,我就写了一句,闽省副厅长“发言精辟,显示地方官员的专业、敏锐及前瞻性”。

会议茶叙,得知副厅长还是《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的忠实读者,对于本专栏也不陌生,于是一见如故。午后随副厅长拜访了两家佛寺,所见也不寻常。在植物园一比丘尼庵,恰逢僧人列队,准备为头天厦门公共汽车爆炸案的逝者做超度法事。副厅长见状,立刻避到一边,做出不打扰的姿势,微微低首,静观僧人们进入佛堂。在接待室坐定后,再次招呼不要影响住持做法事。那份尊重、谦和、自在,让在场者都很舒服。

对宗教干部感触很深的另一个省份是河南。最早的印象来自一个会议,一位女士找我握手,介绍方知是省宗教工作的负责人,也是《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的读者。一个念念不忘的镜头是,在参观红旗渠的路上,地方市委书记说:现在民间小庙发展很快。负责人沉吟回应:民间信仰,老百姓需要,不用管那么多吧。

5月在河南省周口市召开第7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开幕式之后,领导就都走了。下午开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最后一排的角落坐了一个陌生人,又有点眼熟。悄悄一问才知道,这是主管宗教工作的副市长,开幕式来过的。

福建无疑是中国宗教最发达的省份。不仅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制度性宗教有很好的发展,福建还最早对中国民间信仰采取积极态度,建立了备案登记制度。福建宗教与台湾的交往,也成为化解两岸隔阂的重要管道。

河南,在国人口中颇具一些争议性,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注定了它的代表性,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重视河南,我的说法是:“河南之于中国,如中国之于世界”。将中国文化的底蕴与现代化融合起来,是河南的方向,也是中国的天命。周口并不是河南最发达的地区,但周口宗教的发展已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化的能力。

以福建、河南为例,我们是否可以说,宗教干部的素质与地方宗教的发展具有正向关系。多年的田野调查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宗教发展较为流畅的地方,无不具有一批较高素质的干部团队。其基本特点有二,一是尊重实际,喜欢跑基层,热衷实地调研,能比较客观地把握具体宗教事务的关键点,凡出决策,大都符合实际,如有难点,则假以时日,不硬动,不盲动。第二,好的宗教干部,都很注重业务学习。就地方政治而言,宗教工作一般不是重点,但又是业务性很强的部门。一个不爱学习的干部,很难做好宗教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否经常阅读《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可以作为衡量宗教干部素质的一个指标。我的体会,从省,到市,到县,各级宗教干部阅读《宗教周刊》的频率呈递减态势。爱学习的孩子成绩好,不仅学校如此,社会也大抵这样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