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2012-02-15 22:32:08)
标签:

老福州的上下杭

即将逝去

文化

旅游

分类: 文化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下杭这回真的要拆迁改造了。

    这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这是人们赋予这片街区最响亮的名字……。在即将告别过去的依恋中,饶有兴趣地让我再看一眼那些沉淀在历史风尘中的古老印记吧。

    台江区的上杭路和下杭路,指的是从小桥头到大庙路之间的两条平行的横街,这里早年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最繁华时,仅上杭路这条七八米宽、并不长的路上就有八十多家商铺。福州十几个商帮会馆,也几乎都集中在这片不大的街区里,是“闽商”的发祥地之一。

    榕城旧时处处都是东倒西歪的破烂木屋,俗称“纸糊的福州城”。除了达官贵人居住的“三坊七巷”,最耀眼的就是这块深巷、墙高、宅大,有些现代气息的繁华街区了。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昔日的辉煌荡然无存,在岁月沧桑中早已颓败,沦为都市的伤痕。别了,旧时的上下杭,愿你早日走向新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树前头万木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张真君祖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殿前是古河道渡口,榕阴蔽日,景观优美。从达道河流经这里的三捷河,双向流入闽江,涨潮时出现“圣君殿前河水两头涨”的独特水文景观。上下杭地区的商帮,抱着“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以此为福地和发财的聚宝盆而云集在这一地区,奉张真君为“商神”顶礼膜拜。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永德会馆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相融合的优秀建筑。民国20年重建时将清代福州会馆建筑中的厅堂部分依原样搬建在顶层,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与仿西洋建筑叠加的独特风格。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台江当年是一个繁华热闹的码头,街边开着很多客栈,中平路65号的中平旅社就是其中之一,“中平旅社”四个大字镶嵌在旅店门框上,虽经多年风吹雨淋,这个“金字招牌”光芒仍然不减当年。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福州有俗语云:“买田要在鼓山脚,买房要在龙岭顶”。过去台江每至洪水季节即遭水淹,惟独龙岭顶的居民可以居山望水而胜似闲庭信步,龙岭顶因此成为福州的福地。富商巨贾纷纷在龙岭顶置地建厝,那时住在龙岭顶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三眼水井,这水井表面上看是三眼,实际上却是一口而三眼。井极深,水也极清。据龙岭顶的居民说,三眼井的神奇之处在于即使天再旱,井里也仍然有水。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2010年3月的那场大火,使龙岭顶满目疮痍、面目全非。那些承载龙岭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的布满青苔的红砖、斑驳的墙体,依山而建的老宅等已所剩无几了。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别了,老福州的上下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