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朱景堯朱复乔 |
分类: 同学、朋友 |
黄叶树萧萧-悼发小朱复乔
2023年阴历正月十一晚9点多朱复乔在中南医院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6岁。
几天来,几乎都在想他的一生,佛曰,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写了我就放下了!
想写,慢慢写吧……
从小与他一起长大,他家与我家的来往也多,多少往事啊!…
复乔的父亲朱景堯是河南宝丰人,1941年毕业于武大经济系,第一名留校的助教,家父的高足。朱复乔1947年生人,现在想起来他和他姐姐(1943年)都是抗战时和光复后朱景堯从乐山和珞珈山回河南探亲时不容易啊!复乔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当时他父亲在美国留学,…怎么他爷爷就把他送给了别人抚养?(他家也是殷实的小地主啊!)一直到1950年代他爸爸回國才花钱把他赎回来,他从小没有絲毫母亲的印象,连照片也未见过!(他多次谈及)
…小时候我们同住在新三区,常去他家玩,印象最深的是他奶奶养了好多蚕,有一次他给我吃油炸的蚕蛹,我没敢尝他奶奶佝偻的样子和小脚仍可浮现在我眼帘…他小学与我同级不同班,我是乙班,他是丁班,接触不多,只记幼儿园他从攀登架上摔下来断过手腕,小学晚上和同学们翻墙摘过瓜果到武大附中后我们也不同班,我四班,他五班,但当时住校,72个人一个大寝室,常一块玩耍后来他交上了初一(二)班的印尼华侨同学苏金潮,苏有肺病,单独住在楼梯边的小阁间中,复乔常去他那儿玩。我记得当时物质紧缺,苏有不少肉罐头,我们都相当羡慕,真流口水啊…一年后他因肺病休学了,我们都认为是苏金潮传染了他…不知道为什么复乔没有再回学校读初二了…
…新三区的三栋住宅改幼儿园后,他家搬到了特三区 44号,与俄罗斯人苏兰一家同住一套住宅,这里原是张资珙教授的住房,周围整理得相当青翠雅致…
小院门口是一块绿油油的草坪,石凳,花坛…房后是竹林(我和德华常去偷割竹子做水枪)房前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复乔心静,失学后,除了做家务照顾父亲,也精心打理环境,他喜爱花草,把园子整理得相当美观与他同院的是苏籍女教师苏兰,她漂亮女儿朱苏华与他过从甚密,他们有一段友情…后来朱苏华与华师俄籍男孩要好,复乔多次截获男孩来信让我翻译,其中卿卿我我的爱情语句让他十分沮丧……我记得他叹息的神态…后来朱苏华又交往了将军的儿子(姚哲、韩东山的公子),他也就淡然了……他自己又交往了空军疗养院瞿作军(政委?曾经毛主席延安的警卫员,我们都看过他写的《在毛主席身边》一书)的女儿(我们称呼黄毛),好像也相当亲密…我曾问过他,"你一个社会青年,又没有工作,她们…"他说,"…我没想这么多…也可能与我是敎授的儿子有关吧"。
大道悖乱之时,我们家也搬了两次家,从特三区39号搬到老二区38时,
他找了一帮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朋友帮我家搬家,洗地板,忙了一个上午,中午他请这帮朋友在車站餐馆吃饭,是他付的账,当时我和另一帮武大子弟在二区餐馆用餐我怎么就这么糊涂爸爸去世时,也是第二天他从莲溪寺火葬场抱回了我爸爸的骨灰盒…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1970年他被分配到珞珈山菜场工作,那时物质紧缺,菜场是个好单位,但珞珈山这个假道学真市侩之地不知道他入党没有,(他爸爸是80年代才成正果)他一直做到了菜场的经理。改革开放,菜场垮了,他好像没捞着什么好处……没到退休年龄,月补贴不足百元,家里的位置也下落了…印象中好像是李崇淮(人大常委)还是谭崇台(武大经济系资深教授)与复乔的爸爸说,是不是想点办法把复乔调到武大来他爸爸说,"…他初中都没毕业,到大学来能干什么?…"。复乔为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经济学院院院长帮忙,让他到经济学院干些事务性工作,有了一些收入,他才舒了一口气。
她女儿会读书,从小就懂事,高考出类拔萃,进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就从事外事工作,…谈起女儿,他一直非常骄傲…
他从未和我谈过他小家庭的事,到是经常向我妈妈埋怨他爸爸不通情理,钱抠得太紧,若不是他在菜场有些方便,一日三餐都紧巴…他最终还是和漂亮的上海夫人离了婚。
…他夫人也认为朱复乔是一个有责任心,勤俭节约,为人朴实,言语较少,对家里也是全心付出,与人交往也不会去占别人便宜的人。"他夫人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抽烟。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烟离不开嘴。走路骑车干家务只要你见到他的仼何时候,一定是迷着躲避烟雾的眼嘴里叼着烟。而且烟灰老长的挂着也不需要用手拿下来弹,只需轻吹口气摆一摆,烟灰就摆掉了。"
他夫人说烟是她们离婚的主要原因……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唉!我去年离开武汉时还与他聊天,当时他还骑车为一些女学生照相,虽然瘦骨嶙峋的模样,但仍蛮快活的,我和二周还看了他摄的几十张青春照,…他从小有女人缘,蛮好的!他前妻的说法也可以理解唉!人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珞珈草枯矣,黄叶树萧萧。
唉!我感觉他的一生还行,视茫茫,发苍苍,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伏惟 尚飨!
2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