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155)

标签:
琅琊山滁州醉翁亭 |
分类: 旅游(山) |
琅琊山(155)
3月29日
早饭后,老伴不愿叫TAXI, 步行10余分钟到全椒化肥厂站,上101大巴去滁州。约50分钟到五中站转11路到琅琊山景区大门,沿途楼堂、单位不少,道路宽阔,两边绿化整洁,很少看到农田和时节的油菜花。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听闻传说琅琊王司马睿曾率兵驻此,因名,又称琅耶山。后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我们慕名而来。
进景区大门,没多久就看到了“野芳园”景区的牌匾,知道园内主要建筑有赏心斋、盆景长廊、玻璃温房、拥霞轩和晨曦堂。园中辟有池沼,置有小桥、亭台、假山,植有枫树、桂花、紫荆、绣球等花木…还有碑廊,考虑要爬山,我们没有进去浏览,心想回程时间充足再进去。
再步行20分钟就看到了醉翁亭的勒石,在醉翁亭院落盘桓了近一个小时(另文祥叙)我们没有去琅琊王墓,径直去了“深秀湖”景区,山路不崎岖,路边的林中正在铺设铁架木条栈道,毁小树不少。琅琊山的大树稀疏,多为灌木,约半个小时的漫步,看到一座石墙门,有“蔚然深秀”的匾,再行几百米就看到了湖面,湖为天然水潭,不阔,据说湖水源自琅琊溪,下通余家洼水库,湖面上有九曲桥、湖心亭、玉带桥、水榭等景点,平常,虽青山环抱,此汪水无“深秀”的特别感觉。
继续上行,就看到了红墙、拱门的琅琊寺。进门拜佛要收费,70岁的老人可免,进寺院看了钟楼,因修缮,大殿台阶封闭,从侧门进入,老伴去端详了大雄宝殿、上行还看了无梁殿和地藏王殿,有一个素菜馆,没有开餐。
闲爱孤云静爱僧,看来我不闲也难静。寺中我欣赏的是大树葳蕤。
琅琊寺为全国重点寺庙,是皖东著名的佛教胜地。琅琊寺原名宝兴寺,始建于唐大历六年(771),由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山僧法琛所建,后几经破坏,几经修复,几度易名“开化禅寺”、“开化律寺”等。现在的寺庙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建,又称“琅琊寺”。北方皇家园林建筑风格,粉墙、细木柱、鹅颈椅、漏窗、小青瓦屋等又是江南古典园林建筑手法,介绍说寺内有85处景点和遗址,藏经楼、濯缨泉、明月观、念经楼、祗园、悟经堂等我们都没去。古滁州十二景有“琅琊古剎”。介绍还说寺内有吴道子画“观自在菩萨”像。
再登百余级台阶就可以上琅琊山顶,上面有有会峰阁和古碧霞元君殿等道教圣地,我们已经到了“南天门”,本来登高壮观天地间,畅快!想想天生雾霾,不可能看到钟山、长江,没有上“天溪云径”。
下山,想想已经步行了三、四公里,老了,保养一下关节,在琅琊寺前乘电瓶车回到大门。没有再进“野芳园”。
世事更替,文革暴虐,琅琊山的古建筑历尽沧桑,多有毁损。现留存的大部分砖墙,应该多为清代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复建。
琅琊山还真不错!
201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