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唐兆子和他的动物标本馆

(2014-08-18 07:07:07)
标签:

转载

分类: 同学、朋友

幸有樱花慰寂寥——“标本唐”的小故事

 

    再过5、6天,武汉大学的校园里,就会有千株樱花盛开——尤其是樱花大道两侧,几十株树龄70年,高达十几米的樱树上,万万千千樱花一起绽放,漫天雪白的云霞笼罩着百年学府,气象万千。

[转载]唐兆子和他的动物标本馆

    每年只有在这个时候,樱园旁边的武大动物标本馆才会热闹起来。里面收藏陈列的那些动物——三米多高昂首采食树叶的长颈鹿、举臂抓耳挠腮的大猩猩、势若飞奔的豺狼虎豹、一米多高的鸵鸟和指头大的柳莺……将一年一度迎来赞叹和惊奇的目光,然后又归于沉寂。  

    武汉大学动物标本馆并非无名之辈。它由著名的“标本唐”家族第二代传人唐启秀和儿子唐瑞昌于1929年创建,是我国高等院校历史最悠久、动物标本收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尤其是鸟类标本。我国约有鸟类1300余种,该馆收藏有750多种,种类和数量都是全国之最。

    然而一年一度的武大樱花节,竟是该标本馆获得维持经费的唯一来源。观赏樱花的游人,会“顺道”来参观樱花树下的动物标本馆,5元一张门票,20天,大约能为标本馆带来两万元的收入。

    两万元,也许只是富豪待客的一餐晚宴,也许不够买时尚美女的一件华服,却是唐兆子馆长守护那些将近百年的宝贵藏品弥足珍贵的一年的经费。

    1891年,家住闽江边的青年猎人与英国人拉都胥相遇,从他那里学会动物标本制作技艺,“标本唐”家族发端于此,到现在历经5代,如今北大、武大、复旦、华东师大、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福州师大等高校,以及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院的动物标本馆都是由唐春营的儿孙创建,“标本唐”的名声如雷贯耳。目前在武大主理标本馆事务的是“标本唐”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传人:唐兆子和唐健父子。

    唐兆子不仅是精于制作动物标本的高级工程师,更是知识渊博、实践经验极为丰富的动物学家,也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环境保护学者。

    据说唐兆子只要听见鸟儿鸣叫的声音,向空中看上一眼,就能准确叫出这只鸟儿的名字。热心市民捡到奇怪的动物送到野生动物救助站,救助站往往要请唐兆子鉴定该动物的名字、种、属等,然后登载在报纸上,所以武汉市民中知道“唐兆子”这个名字的很是不少。

   大江有一天带了几个小孩儿去唐兆子的标本馆参观,唐兆子先问我给他多长时间讲解?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我看看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不敢多说,就讲1个小时吧!谁知他一开口,就迷住了同来的大人和小孩,大家跟着他一边走一边看那些栩栩如生的标本,仿佛进入童话王国,听了3个小时还不愿走。

   [转载]唐兆子和他的动物标本馆

                   比较一下鱼的眼睛大小就知道它生活在哪里

   唐兆子是国家特许在深山老林打猎采集标本的好手,“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说话却轻言细语,非常温和。他先让小孩儿们看鱼类标本,从脊索动物文昌鱼开始,然后是七鳃鳗,河豚,马面鲀、比目鱼。。。。。每一种鱼都有特殊的构造,每种鱼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譬如判断哪种鱼生活在深水里,那种鱼生活在浅水里?诀窍就在比较鱼的眼睛大小;譬如上空悬挂的翻车鱼标本,圆圆的像个太阳,只有两片胸鳍,没有尾鳍,说明它只能在大海里随波逐流。

    [转载]唐兆子和他的动物标本馆

              找找哪条鱼是七鳃鳗?

   到了二楼的鸟类标本馆,每个玻璃橱里都有十几只到一百多只色彩斑斓的鸟儿,背景是他们在自然界生活的环境,每只鸟儿下面贴着它的名字,种和属,习性简介等等。唐兆子讲起这些鸟儿的故事,更是精彩迷人,喜欢观鸟的人在这儿待上几天也会觉得不够。

   唐兆子顺手就请了一位小朋友扮演孔雀,让大家猜猜孔雀如何开屏。

   [转载]唐兆子和他的动物标本馆

            是这些不起眼的尾羽支起了美丽的大羽毛

   谁都没想过这么简单的问题——原来孔雀那些漂亮的大羽毛不是长在肌肉上,而是生在皮肤上,是不可能自己竖起来的,孔雀开屏全靠12根扇子一样坚硬的尾羽把大羽毛给支起来。

   从标本馆出来之后,小孩儿们就要专门去鸟语林看孔雀开屏,好拍它的背面,他们对观鸟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回去就写出了生动有趣的观察日记。诸位如果有兴趣跟着唐兆子去一趟神农架,也许就会立志当动物学家啦。

   幸好有这些可爱的樱花,一年一度,为寂寞的动物标本馆带来好奇的游人,带来“标本唐”的守望者坚持下去的经费;也为爱好科学的孩子们留下一片洁净的沃土。

 

 

0

前一篇:当阳玉泉寺
后一篇:当阳关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