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水苍颜半爿碑——渌江书院

(2012-12-09 20:18:21)
标签:

垃圾

路远

广州军区

醴陵

渌江书院

旅游

分类: 旅游(国内)

绿水苍颜半爿碑——渌江书院

绿水苍颜半爿碑——渌江书院

…从仙山下来,看看时间还早,决定到三站路远的“渌江书院”看看。

在“渌江书院”站下车,就看到硕大的书院指路标牌,顺坡上行百余米就看到了“渌江书院管理处”的院落和招牌,穿过院落右拐过一石桥就看到了“渌江书院”。书院的大门紧闭,没有开放,从窗户和门栏中窥视,室内空空如也,只有告别。倒是书院门口的两株大樟树挺拔生姿,非常吸引眼球,我们徘徊其间,久久不愿离开。

回头看看书院管理处的楼房平房,也有十余间办公室,一个窈窕少妇从楼上下来,招呼楼下一男子,跨上他的摩托,大概是下班回去。既然是处,从办公室看,估计这个不开放的书院也有七、八号皇粮编制。

渌江书院的名头不小,据说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自南宋始,小小醴陵一口气兴创了九所颇具规模的书院。渌江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据说朱熹两次来过这个书院;有诗“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益怅然,临深履薄量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篇。”

陆九渊、王阳明都在此讲过学;

1837年,左宗棠掌握这个书院。

宁调元、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我看这里最可爱的是古樟树,有没有千年就难说了,从粗细高大来看比珞珈山的80年的樟树也粗高不到那里去,明显比婺源的古樟树细,估计两大男人人即可抱定。

2012/12/2

绿水苍颜半爿碑——渌江书院

绿水苍颜半爿碑——渌江书院

附:渌江书院设讲堂、内厅、斋堂和考棚。院前有千年古樟。古樟下刻有明王守仁在醴之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右下方有洗心泉,清澈见底,水味甘甜,可消暑气。左前有宋名臣祠、靖兴寺,可通渌江书院。书院左侧有考棚一字排开,考棚前院有于右任书“宁太一纪念碑”(碑原立于太一墓旁,w h d g
m运动期间遭破坏。后由教师进修学校找回,暂立于此)。光绪三十年(1904),改渌江书院为渌江高等小学堂,次年再改办为渌江中学(后改县立中学)。民国16年秋冬停办。17年,在中学原址办县立乡村师范, 1948年,办中师班,更名为醴陵县立师范学校。1951年,学校由广州军区接管。1981年,创办醴陵教师进修学校。1982年,政府拨款维修,我国著名醴籍书法家李铎为题门额:“渌江书院”。198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渌江书院在近数十年则是躲灾多难,在那场文化浩劫中,张栻、王阳明、左宗棠的画像被付之一炬,后来干脆把书院给了一家工厂作为厂房仓库,直到七九年春邓x
p亲自批示,才得以收回重修。还好,朱子的画像还占有一壁;其次是宁调元的墓碑,因为是潜逃台湾的于右任所题,所以得砸为两段,不厌其烦地磨去石碑上的碑铭;下一个是客死他乡的落泊文人傅熊湘墓,干脆撬定墓碑,首先用于垒砌猪栏,“大力发展养猪事业”,然后用来铺路搭桥,最后其中的半爿也不知所终;轮到红拂墓就没那么幸免了,无知的盗墓贼将它轰开了一大窟窿,丢下一摊残渣余土后空手而遁,他们哪里知道传说中的红拂怎么会有什么随葬之物呢?

  最值得痛恨的是,有人竟在左权纪念碑的正下方也留下了“×××到此一游”的文字垃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