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雁塔

标签:
荐福寺西安小雁塔文化大革命雍容华贵北宋哲宗旅游 |
分类: 旅游(国内) |
西安小雁塔大家都知道,荐福寺就没人记得了,其实小雁塔是荐福寺的附属物。
我去过小雁塔三次,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寺里面一口大钟印象很深,据说重万斤!
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列入“关中八景”。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荐福寺原来建于唐长安城开化坊内,是唐太宗之女襄城公主的旧宅,中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族戚为高宗荐福而建造寺院,初名献福寺,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荐福寺。
荐福寺塔(即小雁塔),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当时塔院并不在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园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朝末期的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文字记录来看,当时荐福寺已迁入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公元1116年(北宋徽宗政和六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据说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民国初年,这里曾两度沦为战场,僧侣星散,殿堂颓败。
每次去都有塔身中裂,塔顶残毁,给人残破的感觉,其实塔基本完好,有13层,也可以上去,我从没上去过。1970年代是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候和胡兄光临此塔,当时是WHD期间,荐福寺的东、西院被小学和军队占用,我们穿墙走到塔底,好像不易上去,折回。1981年到西安实习时好像小雁塔都没开放。据说直到1989年以后才清退了占据者,寺塔开放。那时的感觉淡漠,湫隘,也没有荒冢黄昏路,岁月随影踏苍苔的想法。
现在想起来到处黄沙一样的灰色;垃圾般的雍容华贵;后来实习,开会去过两次都是应景,没有了上塔的冲动。
游玩一定也要乘年轻啊!
附:神合:小雁塔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
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