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枣

标签:
珞珈山拐枣周恩来故居理学院情感 |
分类: 武大轶事 |
您吃过拐枣吗?真甜啊!您爬过拐枣树吗?真好玩呀!
在珞珈山长大的孩子大多忘不了路边和山林间的拐枣树。60年了,我至今都记得什么地方有多高多大多粗的拐枣树。从老工学院到老理学院大操场边的大路两边,有两排粗大、三、四层楼高的拐枣树是我们每年光顾的去处。夏末秋初,下午在东湖边游泳后回家,经过此地,看看路上行人不多就爬上树去摘拐枣,这两排树上的拐枣肉厚汁丰,嚼在口中真比蜜糖还甜。有时我们也钻到老斋舍对面的林子里上树偷枇杷。偷摘拐枣被人看见了大多被吼两句,“下来!”。偷枇杷如果被校园组的工人发现了是要被抓起来的,要家长来领才让回去。我小时候偷武大农场的红薯被抓过一次,爸爸将我领回家去着实打了一顿。1958年大办钢铁时大操场布满小高炉时没有动拐枣树;后来修建武大最次的建筑物理系大楼、生物系大楼(现在好像是什么政治学院吧?)时也没有动这两排拐枣树;大概在建邵逸夫的人文馆前后将它们彻底铲除了,不知道是那位大人先生的主意。看到人文馆,我就会想到拐枣树,我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出一张这两排拐枣树的照片。
老理学院的走廊天井内有一颗特别高大的拐枣树,这棵树在建筑内,好像大楼的管理人员还养有狗,很不容易接近,我们一群淘气的娃娃还是要在金秋季节去偷拐枣。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放哨,最会爬树的潘猴子翻过栏杆就上了树,很快我们就被人发现了,我和下面的同学燕子飞似的逃窜,潘同学被抓住后常骂我们不够朋友。这棵拐枣树我们光临过三、五次,吃过树上的拐枣,我从来没敢上去。
半山庐招待所对面路边的大拐枣树至今还每年硕果累累,当年这株树不大,又在路边,拐枣还是青涩时就被人摘秃了。如今10月散步经过,遍地是熟透了金色的拐枣,被踩成了糖浆。我常捡起两枝品尝儿时的甜蜜。
珞珈山从东山头上山,到抗战的地堡处,南坡有一条铺满厚厚落叶的荆棘小路直通以前的校长官邸(原26号,现新修缮后18号),此楼下有三位民国校长的照片和介绍。楼左边也有一棵比楼高的拐枣树,以前我们知道这儿有拐枣,但从不光临,是怕碰到人还是认为这是私家的树木…就不得而知了,原以为一区的孩子会摘这里的拐枣,后来问一区的朋友,他说他们摘拐枣也是去爬大操场边那两排大拐枣树。这两年每每独自一人在这条山路晃荡时总会想起解放后一直没有搬下山的周校长的女公子周如松教授,几十年来,她每天上班上课都要走此路翻山去物理系,W. G期间还一天三次,半夜摸黑回家,她不怕吗?今天珞珈山周围的人口翻了几十倍,这里仍然人迹罕至,以前…不过1970年之前,在珞珈山林从未听说过入室、抢劫、流氓施暴的故事。周教授尝过这颗树上的拐枣吗?
再往前走几步就是有GPS全球定位标志的Z E. L故居了,好几个老人告诉我,当年确定周、邓和史诺照相的故居时,周办来了一个穿军装的秘书认旧居,周EL只说房子的后面是水塔,秘书根据方位定了这一栋,但从照片的台阶看明显形状不对,应该是旁边的另一栋…定下来了,挂了牌子,就这样了。周、邓、史诺在这儿正是秋天,他们知道拐枣吗!
我昨天还去过这里,一地的甜蜜蜜、粘乎乎的拐枣落在树叶上,不用上树就可以拾一大抱!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2010-11-1
一区26号拐枣树
周恩来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