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项烁
项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793
  • 关注人气: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口北固山

(2010-07-14 16:11:18)
标签:

碑刻

祖宅

铁塔

刘坤一

北固山

旅游

分类: 旅游(山)

京口北固山

 

京口北固山是与戴家关系最深的名山了。戴家从浙江浦阳迁居镇江12代大概花在甘露寺的银子最多。

我上过三次北固山,第一次是1963年暑假。我家祖宅在镇江京口闸旁,步行20分钟就到了北固山下,古稀之年的大伯伯带我登山,抬头就看到了御书“天下第一江山”的石牌坊。一步步上去,隐约记得是在铁塔附近,大伯伯停住了脚步指着一块碑让我看看。我马马虎虎的看了一下知道是戴氏先人咸丰年间重修甘露寺立的碑。现在只记得有“一肩独任,”的语句,另外还记得善之公花了十万银子云云。那一次大伯伯带我游览了走马涧、相婿楼和孙夫人祭江的亭子,还看了狠石。我记得相婿楼里挂了一幅康有为的对联,当时我就觉得字写得一点都不好,大伯伯说是康体。

回武汉后告诉爸爸我去过北固山看过祖宗的碑刻,爸爸没有作答,他给我讲了另一个故事。他说朱元璋和刘伯温站在北固山顶看到悬崖峭壁下面滔滔江水和西去东来的千船竞发的胜景,朱问,这些船只忙忙碌碌,里面都装的什么货物呀?刘答,两样东西,名和利,朱非常赞叹。

高中课本中常有辛稼轩的北固怀古的词句,我都感触良多。

1972年夏天出差上海,独游江南,又去了镇江。清早起床外出,汝玲姐问我,这么早去那里?我答,去北固山。她笑说,已砸得一塌糊涂了,你对“四旧”还有兴趣。她不知道,我是想仔细看看小时候没有仔细阅读的祖宗碑刻。此时的北固山下已是一片工厂,植被破坏得相当厉害,上山后到处一片狼藉,进门就看到了打碎的“天下第一江山”的御匾,这么大的石块居然也打得碎呀!我竖起三角架照了一张相!甘露寺中破破烂烂、横七竖八到处是木料石块泥土。我在铁塔周围转了一圈没有找到祖宗修甘露寺的石碑,心想一定被砸了!我还记得山上有不少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碑刻,我曾问过,刘坤一是什么人?大伯伯说,“武将,不是读书人。”言语中有轻蔑的味道。如今刘坤一的碑也一块都看不到了,我悻悻的离开了北固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镇江造纸厂,宾馆就在谏壁,半夜睡在床上想起老祖宗的遗札说祖坟在谏壁和大港,如今此地工厂林立一马平川,看不到一个土包,不觉茫然。

清早朋友相伴再上北固山,在甘露寺的外墙上看到民国十八年的阎公纪念碑,开篇写了戴善之的功德。看了此碑我才知道,甘露寺久创自吴,南唐鼎盛,清乾嘉间重修,道光被海寇毁坏。我们家是在咸丰纪元“邑人戴永庆,善之,一肩独任,大工乃成。” 仔细看后,其实此寺我家咸丰修后,又被毁得不成样子,光绪的兵备使黄祖络修过;邑人凌敏成焕、胡荣键都修过;一直到民国初年阎家再修;戴家都没有参与,是银子不多还是公益思想淡薄?我看两者皆有。文革毁后,今天又修,唉!几历沧桑,真正感慨系之。

铁塔周围还有几块完全被年月、风沙磨平,字迹全无的碑刻,我仔细观看,实在读不出几个字了。

如谈功利,十万白银,160年后,仅留下了石刻的15个字,即使今后太平盛世,我看风吹雨打最多还可保留百年,以后呢!如今人人指望“香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看看京江首富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戴家也还有几百后人,不过如此。网上看到阎家后代年年上山祭碑。善之公后人知道此事的大概也有几十人,大家不是为了生计忙活,就是垂垂老矣!上北固山查碑的除了大伯伯,大概就我这个断了后的子孙一人。

2009年我和哥哥、姐姐、侄女、侄女婿专程又去镇江看了一下化为乌有的祖宅,望着夷为平地不复存在的冯家湾,凭吊了祖母。我们没有上北固山。

京口北固山
打碎的“天下第一江山”的御匾
 京口北固山

京口北固山

京口北固山

京口北固山

附: 

阎公纪念碑            

 阎叟芝孙 阎立诚 抄录

 

北固山,故称第一别岭,入江者为第一后峰。而金焦拱立于山之左右者,甘露寺也。久创自吴,初显于唐李德裕。立唐迄明几经沿革。矣迨有清乾嘉间,官斯土者袁监策名诸公迭修,增建。道光壬寅,海寇毁其半。咸丰纪元,邑人戴永庆,善之,一肩独任,大工乃成。葵丑粤(寇?)扰郡,仅存天王殿长廊,及石帆楼数橼,余则荡然无存。赖彭钊直公相继创复,光绪庚寅兵备使者黄祖络,又筹款加修祠宇,相望较胜于昔。无何,中经事变,几历沧桑,不仅感慨系之,岁己未,邑人凌敏成焕,曾独修保存古迹。继其后者,有邑人胡荣键,役故石帆楼。顿服旧观。然,栖禅之宇虽新,说法之堂。独缺江都阎叟芝华实秋道号守一,退居僧秋帆同产,也向开公济药号(镇江大西路天主街口,现店堂为镇江市重点文物保护---诚注)制药,以活人甚多。是年夏来山避暑,一日北窗高卧,有山灵古衣冠者,导引荒砾神像,露马恻然久之。叟感其诚,乃与其子本源镜湖计议,发议独任,不假他助。遂于水月山房旧址,废地鳩工堆碑,难猝购。正踌躇间,神复示于梦,铁塔以北掘得古砖六万有奇。于是披榛斩棘,撤去故朽,培托洼隘,更谋空,建大殿三楹。内供弥勒佛,老君,孔子及诸神像。而山后诸祠,六廓,而新之昉。自癸亥五月六日,乞于九月杪五阅月。而工费白金一万有奇,高邮宋子扬武同邑赵中伯,孟齐,苏涧宽,硕人重其义。每钦而敬之,乞余为之。记盖将志,夫建筑岁月为来者告白,不能辞*记其缘报如此己巳年,春之初,李丙荣等人撰,高邮宋掌笔天书。

民国十八年**日住持闻得敬之。

 

*(标点为诚加,有个别字以磨损无法辨别,由于古文根基较浅欢迎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