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培文选”一书问世的联想(旧文)
(2009-12-02 15:20:22)
标签:
武大法学泰斗韩德培命运文化 |
分类: 武大轶事 |
从埃及,土耳其回家,可写的游记不少,但还是想发珞珈的故事,刚发一篇,老婆大声呵斥,想想也有道理,撤了!发旧文吧!韩伯伯今年辞世,大家怀念他的后三十年,我却永远忘不了他家的前三十年,韩伯母安息吧!
“韩德培文选”一书问世的联想
珞珈山上的松柏、冬青、枫樟一年比一年绿,一年比一年挺拔。二十九年前在校体育馆低头聆听训斥的四百八十名YP、即使当年只有二十来岁,如今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历经屈辱和煎熬,不知有多少人还在人世,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年的“山中宰相”居然又出了一本精装枣红烫金封面六十万字的文选呢?当年武大YP中的两大奇人“元帅”程千帆、“宰相”韩德培居然都熬过了二十余年的劫难,从谤满珞珈转为誉满珞珈,这一切实属天意。
四十年代后期是武汉大学的鼎盛时期,周校长重视人才,从美国请回来一批少壮派教授,韩德培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五十年代初期韩先生是武汉大学的副教务长、法律系主任、劳动模范……。我不熟悉韩先生那时的风光和辉煌,却永远忘不了后来他家的变故、苦难和艰辛。一九五七年以前我们两家门对门,关系很好,我和韩先生的长子韩铁又是挚友,来往很多。一九五七年“引蛇出洞”,韩先生连头也没伸、还是被打成了“Y.P”,他被发配到沙洋农场劳改。说走就走,工资说停就停了。他们家被赶到了七区的木板房,韩伯母又没有工作,断了生活来源,三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一岁,韩伯母整日以泪洗面,她曾告诉我,几次她都想到了死,但看看睡在床上的孩子,想想远在沙洋烈日下干活的韩先生,她实在下不了决心。韩伯母忍气吞声去求管人事的书记,希望给她找份活干。她说:“我读过书,进过专科学校,学过刺绣,给我找个工作吧!我要养活三个孩子呀!去幼儿园当保姆,到图书馆装订资料,干什么都行。”可是这位书记却说!“韩太太,你还想找工作,没把你们全家赶出武大算照顾了,你可以去二区教授家里倒夜壶呀!”韩伯母扭头离开了这位书记的家,她一辈子忘不了书记的话,几十年中,她多次向我讲述这件事,前几年她老人家已患老年性痴呆了,还记得这件事。她在街道口的一个服装加工厂找到了一个锁扣眼的活,锁一件衣服的扣眼是三分钱。每隔二天,她要走二十多里路把一捆捆的衣服拿回来,锁好扣眼后又送回去。每次当她痛楚地向我讲述往事时,我都要低头看看她老人家那双缠过的小脚,这双脚,佝偻的腰和那布满老茧的手支撑住了一个学者,抚养了三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她常啜泣地告诉我,她永远忘不了帮助过她家的人。桂质廷、许海兰教授、吴伯母(吴功贤教授的夫人)常给她家接济;每到中小学开学时,周如松教授都给孩子们学费;许许多多善良的武大人都悄悄地帮助过她们。她把一笔笔款项都记在一个小本上,她自信韩先生总有出头的一天,她要报答,要偿还。
W.H.GM中H.WB抄家时收去了这个小本,韩伯母说:“本子虽被抄去了,一笔笔钱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我真怕给别人添麻烦呀!”
一九六九年,W.H.GM的狂风暴雨席卷了整个珞珈山,从沙洋农场回武大教英文的韩先生又陷入了囹圄。工宣队为了震摄“牛鬼蛇神”,决定给韩先生第二次带上YP帽子,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贴满了整个珞珈山。许多人都不敢将这个消息告诉韩伯母,她的孩子此时都在农村劳动接受再教育。记得宽严大会那天,小操场喊着震天的口号:“打倒老YP韩德培!韩德培不投降就叫他灭亡!”我赶到韩家,韩伯母睡在床上,她紧紧地拎着我的手,目瞪口呆地说:“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呀!”韩先生又被戴上了敌人的帽子,他又被赶到了牛棚和程千帆、张月超、毕奂午教授一起在农场放牛。当工宣队将韩先生带走时,韩伯母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让他吃稀饭吧!他的胃几个月前才动过手术,吃硬东西可能受不了……。”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零年韩先生被送往沙洋强制劳动改造,他老人家熬过来了。一九六九年他们全家又去了沙洋,这次韩伯母也去了。她老人家曾详细的向我描叙沙洋的棚屋、田地、太阳和饲养的鸡……。她说:“这一次比上一次好,我可以照顾他的饮食,农活不累,就是想回武大,想回珞珈山。”
十几年来,为了生计,为了孩子能上学,她变卖了家中一切可以变钱的东西。我依稀记得,她家最后卖掉的是韩先生的皮大衣,那一次是为三个孩子添置下乡的行装。韩伯母嘴唇蠕动着,喃喃地说:“武汉天气冷,你韩伯伯胃不好,需要这件大衣呀!唉!真没办法……。”这件大衣卖了五十元。
和许许多多不幸的珞珈山人相比,韩伯母又是幸运的,她终于看到了韩先生的平反,她又回到了珞珈山。从暂住南一楼一间房到南三区二间房,最后才住上了北三区的三室一厅。她看到了三个孩子都进了大学,出国深造,成了博士、专家和研究人员。她一次又一次地送韩先生出国访问讲学,迎进送出踏破门坎的莘莘学子青年教师、故交、记者和官员。她又一次感受到了门庭若市荣耀,她的耳边又经常听到别人在她的先生的名字前面冠以主任、委员、法学家、教育家等十几个定语。她老人家仍旧是那样慈祥、厚笃、真诚和勤劳。去年她在昏睡中悄悄地停止了呼吸,她没有看到这本枣红封面烫金字的“韩德培文选”。第二页上有她老人家的照片——殷昭女士。
一九九六年六月四日于珞珈山
注:韩德培、八十六岁、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