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家属区里绿树成荫,葱茏滴翠的藤蔓洒泼在上班道路的右侧,黄色的迎春花缀在上面,几乎每一个路人都要看几眼。刚下过一场小雨,路上湿漉漉的,空气中散发着植物的清香。大学里下午两点半上班,广播中的音乐将午睡的上班族和大学生唤醒,几分钟后,通往办公大楼的主干道上就铺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从住宅楼中出来的上班妇女,除了肩上挂一个小坤包以外,一般手上都提着一、二个花花绿绿的塑料袋,鼓鼓囊囊的袋中是家里的垃圾和脏物。她们走到路旁的垃圾桶前,将塑料袋扔入桶中,然后径直上班去。有的女士离垃圾桶还很远,就用手捂着鼻子抛出了塑料袋。并非个个训练有素,桶旁的垃圾越来越多,路也越来越窄了。
我不太怕脏,好奇心也重,每次走过垃圾桶时,总要看上几眼。现在垃圾桶里什么都有,尤其是各种各样印刷精美的包装盒袋,五颜六色的,看上去实在不象垃圾。记得二十多年前参加过一个出口商品包装展览,会上一再强调中国的出口商品包装太蹩脚了,直接影响了出口。展览会上,我看到那些光彩夺目、简直可以当纪念品的包装,不禁想到这些东西扔了不可惜吗?今天,我们的生活也到了这个“消费”的时代,一切都习惯了,见多不怪嘛!家里的空间还不够大,现代人又讲究感官享受,跟着感觉走,那顾得了环境、后代,当然更谈不上“浪费”二字了。
站在垃圾桶旁,一个个穿着入时、衫如薄帐的女子从身边擦过,倩腿、玉臂、香风、脂粉味不停的晃过。
“哟!怎么这么大两包啊!”一声清脆的吆喝使我扭转了头。一个身材修长、红棕色染发、身着迷你短群的女子提着两个特大礼包的袋子走近了垃圾桶。她将色彩鲜艳的袋子扔入桶内后,就和向她吆喝的妇女搭讪起来。
“嗨,现在的垃圾真是越来越多了,每天扔两次都扔不完,烦死人了!”扔包的女人说。
“这么多大包小包,要都是钱该多好啊!”后走过来的妇女说。
“哈哈!”两个女人肩并肩叽叽喳喳的上班去了。
我楞住了,记得小时候我曾问过父亲,钱是什么?应如何给钱定义?父亲是学经济的,也教了三十几年大学,当时他哽住了,过了一会儿,他说:“现在是新社会了,社会主义讲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大概应该这样给钱定义吧,钱是劳动卷,它标志着一个人劳动的价值,对社会贡献的多少...”
现在的人都知道钱是好东西,都在谈论着如何挣钱,都希望废纸垃圾能变成钱,最好还是点石成金。可我还记得爸爸的话,钱是劳动卷,不知对不对?
1998-7-15
十一年过去了,又赶上了全球的金融危机,看看手里的红头相票子,真搞不清楚“钱”是什么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