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外语?

标签:
外语杂谈 |
分类: 随想 |
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从懂事到满头白发,每天早上都可听到莘莘学子朗读外语的声音。看到他们手捧着书本低头漫步的身影,心里着实高兴,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年代,那见这般场景,现在学生们都在干“正经事”呀!
仔细想来,自己这一辈子花在外语上的时间也够多了。中学六年学的是俄语,没有用上。下了功夫,可以看简写的小说了,舍不得丢掉,在工厂里也偶尔看看。三十岁再上大学,拼命擂英语,毕竟年纪大了,开不了口。为了出国,在南京苦读了一年,头发全白了。那一年,弃耄耋老母和嗷嗷待哺的丫头而不顾,连每晚必观的新闻都禁了,见了洋人,还是不行….
俄语也忘得差不多了。前年去俄罗斯,早上碰到宾馆的大妈,笑说goδpoe
我学外语多少还用了一点,看看文献资料,有时应付两句,遮遮脸面。许多同学朋友苦学了十年八载,一个字也没用上。有的为了混一个文凭,加了两级工资,弄了一个职称,连dog和cat 都还给老师了。现在全国上下一片外语潮,其实还是利益驱使。外语的功利,先知先觉的大有人在,当年JJG从苏联回国,总统老子问他外语如何,他答俄语比汉语还好。老头子嗤之以鼻,教训他说,今后的百年必定是美英的天下,要成大事,速补英语。M。Z。D的语言能力一向愚拙,要了解夷邦的东西,多少翰林、庶吉士可为他翻译。但他老人家花甲以后,还要专门的英语老师,是真想学,还是做秀(见尼克松是说了两个字),学了多少,不得而知。学外语,天赋使然,女人大脑的白色物质集中在主管语言的大脑半球,女人先天就具备语言天赋,学得好坏,因人而异。听父亲说,陈寅恪就说过列L的发音不行。只要是智商较好又认真学过十年八载外语的人,总会对某某大师某某Z理会五、六门外语一笑鄙之,这个“会”字,大家心知肚明。钱钟书的语言本领没领教过,精通三、四门洋文洋话,大概已是极限。这些年出国的人铺天盖地,凡是愿说真话的人都承认,20岁以后出去,生活、工作没有问题,但思想语言都很难真正的沟通,老了没人交流,还是回国安逸!
有时候想想,现在学外语其实和当年学八股、后来学M著本质上都是一回事,都是为稻粱谋,都是为“名”“利”博。挑起一担,周身白汗阿谁识?放下两头,遍体清凉只自知。
知天命以后,每每看见华夏苍生疯一样的苦读夷文,总有一股悲怆感,美国人学外语的比我们少多了!他们的时间有多少花在外语上?国人从初中开始学洋话,大学四年有一半的时间用在外语上。不学又不行,理科、工科、社会、经济、管理、什么都是他们先进,更不用说坚船利炮了!不学就会挨打!近百年来,多少血的教训啊!世界那有平等啊!远的不说,现在你找工作,会洋话,能开口,就高人一筹。到了外企,就多千儿八百的银子。若能当上二毛子、洋买办、就更不用说了,两年就可以住洋楼、把上方向盘了,现在还有几个人耻于为洋人干活呀!报载:2003年3月15日下午,清华就业中心报告厅里满屋子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但从头到尾却没有一个人讲中国话。接轨?!进步?!上世纪六十年代,家父得知两个学生加入了美籍,还在家中叹气,现在那个读了大学的青年人不趋之若骛啊!国人的健忘早已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老人们不停的罗嗦南京三十万冤魂,总算还有不少娃娃知道。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呢!现在的江阴人知不知道,也就是三百多年前,十七万二千江阴人全被杀光,只活下来五十三人!更不要说四十万赵国的长平军了!可怜的无定河边骨啊,谁也无话可说。
全民学外语确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希望有一天,像大唐一样,全世界都来学中文,我是看不到这一天了,但我企盼着那一天。
2003—5—8
2009-8-16改
我的外语和我2008年做的雪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