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中国的西北角》有感
铁幕深深深几重,
铸锁万年未启封。
极地接云难飞雁,
秘境阻道不通人。
山叠水滞藏远阁,
兵焚番篱幽深宫。
一朝范公入魔地,
揭开天机度春风。
博主按:在不算遥远的近百年前,地处甘川青藏交界的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自有人类的一百万年,或有人类文明的近万年里,始终是“云遮雾罩”,鲜通人烟,外界几乎不知道当地的真实情况,这里也是很难了解外面的世界,只凭传说与想象。直到九十多年前的一天,有一个叫范长江的《大公报》社记者,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好奇,以及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敏锐的触角,刻意勇闯“天涯”,走进这个神秘的境地,历尽磨难,才打开了尘封万年的“魔盒”,向外界揭示了这里鲜为人知的奇特景象,系统而全面地报道了这里奇绝的山川地理、神秘的宗教信仰、迥异的人文民俗、光怪陆离的社会百态,以及当地的历史传说,同时,也第一次扇动了“亚马逊森林里的翅膀”,在后来的若干年,奇迹般地引起了足以改变世界的“蝴蝶效应”。正是因为他“不经意”的介绍,把外面世界的境况和新的思潮告诉了这里的一些人,使得自小从未走出这封闭“魔境”中的卓尼土司(汉名:杨吉庆),让人绝不可思议地在后来红军走过雪山草地,陷入绝境到穷途末路之际,卓尼土司刻意“放水”,秘密修通断桥残栈,并悄悄开储放粮,使得饥寒交迫的红军绝处逢生,在得到足够的补给后才顺利走到陕北,这“神助攻”足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
此次旅行自成都开始,走北路大致缘嘉陵江古道而行,一路走一路报道,北行至川甘青交界,盘桓一段时间后,再向西北经青海延古丝绸之路而行,出祁连,纵贯河西走廊,直到敦煌星星峡近蒙古草原一带,又折返两过河西走廊,又顺黄河而下抵宁夏,又到包头,耗时经年有余,行程万里,历程之广,旅途之艰让人不可思议。
其时,“中国的西北角”几乎与世隔绝,天高地迥,气候极端,风景奇特秀丽,生物离奇多样,文化奇绝神秘(有些已失传的傩戏,让人不可思议),习俗民风迥异,万千年来就是一块密封的“死地”。《中国的西北角》是范长江西北之行的系列通讯报道,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陆续刊登在当时的《大公报》上,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尤其是热血青年,每天都在急切地等着看范长江的报道,大有“舍得三餐饭,不漏一日文”的情景,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范长江热”,可见其影响力。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耳目一震,心绪难宁,玩味不尽,有些事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本书是多年前买的,最近才“翻牌”轮到它。由于书中提到的很多地名绝大多数我在早前都有涉猎或略知其形,又对当地之习俗俚语略知二三,今天读来更有感触与理解,每每掩卷都玩味不尽......。可惜,《中国的西北角》还有一本姊妹篇:《塞上行》,淘尽天涯海角也没有弄到,甚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