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环线游》(6)-腊子口
6月30日,我们趁着时间的罅隙,去著名的腊子口看看,这是一个在中国现代史上如雷贯耳的地名,也是我心仪已久很想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去处,竟能由死转生的神奇地方。
腊子口(”腊子“为藏语音译)距离宕昌县城也就六七十公里,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部的深山峡谷之中。东西有陡峭的石崖相对峙,中为一条长约30多米、宽8
米,高达100
米以上的隘口,崖壁下是水流湍急的腊子河,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与东侧崖壁下的栈道相通,抬头只见青天一线,从南往北通过有一处死角,地形十分凶险,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35年9月,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懋功会师后的右路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后,到达了腊子口。
甘肃国民党守军沿朱李沟口、腊子口、道藏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企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从此,天险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突破天险腊子口后,红军主力从朱立沟(朱李沟景区)翻山越岭到达哈达铺,红军余部从牛路沟(即一线天景区)翻山到达岷县,这一仗红军打出了军威,也打开了进军甘肃的大门,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英雄的红四团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腊子口树立了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丰碑。
其实,红军长征进入甘肃确实是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到了腊子口看似已入“死门”,但历史的势运在这里发生了逆转,死门变成了生门,一切又绝处逢生,过了此门一路逐渐云开雾散,所有事皆随人愿,绝处逢生,似有天助。纵观中国历史,从南而北建政鲜有成功者,或大多属于短命王朝,近代如太平天国、民国政府,红色苏维埃共和国建政闽赣,看似如火如荼,但五次围剿后也是败走西征,只有西北才是生门,陕北大地看似人贫地廋,但确实是奇迹般的绝处逢生,西北是乾位、生门,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甘南绝地腊子口从诞生的那天起数千万年默默无闻,在89年前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战事_腊子口战役,死生一念就在此逆转,一战成名,注定中共历史上会经常提到这个地名…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两个人:一个是为攻克腊子口立下汗马功劳的“云贵川”,他是红军在云贵川一带扩红时应召入伍的红军小战士,死的时候才十几岁,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大家都叫他“云贵川”。就是他带着绳子从绝壁上徒手攀岩上去,用绑腿作吊绳拉上去几个战士,绕到顶部从上而下发起突袭,紧要时“云贵川”自己抱着一束手榴弹纵身跳入敌人的机枪阵地,和守敌同归于尽,才使天堑腊子口洞然凿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另一个是守军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在很多人眼中那时的西北土军阀基本都是土匪出身,目不识丁,但鲁大昌是个例外,其与社会名流、画坛巨擘张大千交往甚深,张去敦煌多次路过兰州,都是鲁迎来送往,款以接待。据说,张也深谙书画之道(至少是个鉴赏家),解放后其手中持有大量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其长女(鲁敬)与張心智(大千之长子)还结为金兰…。因其晚景失意,晚年与斯文结缘并重教,所以子女都较努力,大多为有为文人。解放后,屡遭批斗,一次不堪其辱,被问其为何要阻拦红军北上?鲁拍案大吼:让聂荣臻出来对质...。此是外闻,不知就里...
腊子口沟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