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红色行》(29)瑞金之叶坪遗址群(4)红军烈士广场旧址(终)
在红色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有一个较大的广场,这就是苏维埃临时政府广场所在地。这里就是红军广场,也是红军的练兵场,近两个足球场大,地上铺着草坪,四周除了栽种的一些树木,再没有别的任何雕饰。前面是一个红军检阅台,远处中间的位置竖着一个纪念碑,是红军烈士纪念碑,这个纪念碑也是多才多艺的钱壮飞设计的。纪念碑如同一枚等待发射的火箭,耸立在五角星底座上。来到碑前,顺着在五个角上的十几级台阶,可以任意走到碑身前,碑身也是黄土色的,上面嵌满了大小一致的鹅卵石。在检阅台和纪念碑之间,地面上凸现着一溜大字,是用水泥浇注的,在绿色的草坪中间很清晰,“沿着红军的血迹前进”,每一个字都有两米见方,字字铿锵,好象是烈士生前的遗言,又好象是后人在烈士墓前的誓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之后,曾在红军广场举行红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阅兵仪式。附近分布着“一苏大”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检阅台
位于叶坪村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中,为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检阅红军而建。初为竹木结构的简易台。1931年11月7号早上7点,毛泽东、朱德、项英等11位领导人就是登上了红军检阅台,检阅了威武的红军。此后,这里多次作为检阅红军的阅兵台。1933年,昨时中央政府决定改建检阅台,将竹木结构改为砖木结构,于当年8月1日动工,次年1月31日建成。
红军烈士纪念塔
坐落在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东北端,是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造的。于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1月31日建成。纪念塔由五角星的塔座和炮弹形的塔身组成,高13米。塔座四周嵌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等领导人的题词和建塔标志。
在红军烈士纪念塔的正前方草地上有八个大字:踏着先烈血迹前进。这些字是当时建造烈士塔的工人师傅们自发的在草地上铺写的,它也表达了当年我们苏区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怀念和崇敬之情。
公略亭
位于临时中央政府广场北角,是为纪念黄公略烈士而建造的。公略亭于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1月31日建成。亭子呈等边三角形,三脊攒尖顶,亭中立一三棱锥状石碑,正面刻“公略亭”三字,碑铭为彭德怀所书。
博生堡
博生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赵博生烈士而建造的。赵博生生于1897年,河北省黄骅县人,1917年保定军校毕业后,曾任西北军特种兵旅长、国民革命军26路军参谋长等职。由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监造,梁柏台负责工程指导,钱壮飞设计。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1月31日建成。整个堡由青砖砌成,呈四方形,其寓意为赵博生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牺牲的。
据说,1931年11月7日晚,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为庆祝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举行了盛大的“万人提灯会”。据老红军刘家祁回忆:“当时,我负责俱乐部的后勤工作,只见龙灯、兔子灯、马灯等各种灯笼汇聚到广场上,整个广场人山人海,红光满天,庄严热烈,盛况空前。”据瑞金党史工作者介绍说,“万人提灯会”这个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创立的文艺“百花剧”,有灯笼舞、火把舞、镰刀舞、采茶舞、山歌、唢呐以及龙灯、鲤鱼灯、船灯、垒灯、报告剧等形式,充分表现了苏区时期喜庆的气氛。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盛况是多么的热烈。
这也算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身吧,只是“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就算为后来的工作做了一次预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世事万难,革命尤其不易...
《闽赣红色行》到此就结束了,其实,瑞金的红色遗址要慢慢看,还有许多分散在各处的遗址,远不止这些,他们都是当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见证。为什么当年中央根据地要建在这里,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后来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它们对后世乃至今天的影响是什么,中央红军长征离开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一切都是一个个大问号、大课题,都值得去研究。我相信,每一个问题后面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和心酸而悲壮的人和事...。
说实话,每一座遗址,我都可说上很多很多的故事,每一座遗址甚至还有许多不可知的秘密,只是这是篇游记,现在又是读图时代,文字内容不可过多,再说写文字是个费时费力又费脑的活儿,连自己都不想花太多时间,更不要说给别人看。所以,每一篇都是“简说”,留个回忆的底盘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