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红色行》(21)瑞金之红井遗址群(8)内务部、粮食委员部旧址
(1内务部)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叶坪谢氏宗祠召开,诞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苏大会”闭幕后,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按照苏维埃组织法的规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内设外交、军事、土地、内务、财政、教育、司法、劳动、工农检察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行政部门。
内务部管理的事务包括市政民警、刑事、侦探、卫生、交通、邮电、粮食、社会保护、户口调查、生死和婚姻登记、选举等事项,其下设机构主要有市政管理局、行政局、卫生管理局、社会保证管理局、交通管理局、邮政管理局、粮食管理机构,1934年1月还增设了优待红军家属局。内务部作为苏维埃政府中职能较多、管辖范围较广的一个部,在巩固工农民主政权和苏维埃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所领导的每一项工作都与苏区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牵动着千家万户,所以人们都把它称为“苏维埃的大管家”。
“一苏大会”结束后,由于房间紧缺,曾作为大会会场的谢氏宗祠被木板隔成15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门口用一小块白底红字的木牌标识,苏维埃国家的各人民委员部分别在里边办公,一间间简陋的房间就是一个个重要的国家部委。就是在那样简陋的办公室里,当时的苏区干部进行了领导和管理国家的伟大尝试。
为了让办公场所有一个明确的标识,当时任内务部代理部长的何叔衡派专人日夜赶工制作木挂牌,两天后在东坑子的那幢杨姓客家民房前举行了盛大的挂牌仪式,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及其它部委部长都参加了仪式,他们对内务部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期望。从那时候开始,这块木挂牌就像是一位忠诚的卫士一直默默守护着这个“苏维埃的大管家”。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长征后,这块木挂牌被沙洲坝的老同志杨世发保存,1954年捐赠给瑞金革命纪念馆。
(2粮食部)1934年1月,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作报告时强调:“为着加强中央政府对于各苏区与全国革命的总领导,必须增设必要的人民委员部如粮食部等。”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增设了中央粮食人民委员部,任命陈潭秋为部长。部址设在沙洲坝村的廉太屋。
粮食是后勤保障的基础,以中央粮食人民委员部为代表的粮食组织运筹帷幄,保证了粮食的军需民用,为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以及支援革命战争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这是当时“内务部”的原门牌(被人偷偷的保留了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