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方吾评传》有感
新化灵秀地,梅山育人文;
蚩尤留圣迹,桃源可避秦。
失孤熬体魄,造化为国擎;
西泛欧罗巴,舟海下东瀛。
开创新文学,呼呛唤愚民;
愚民终不醒,武装倡革命。
延安立公学,华北再创新;
富贵非其愿,甘做马前兵。
铁肩负道义,威武不可凌;
一代呈师表,千秋足彪炳。
成仿吾(1897年-1984年),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深受“梅山文化”的影响。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五四运动后,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先后在日本和国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1926年,成仿吾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任教于广东大学,同时兼任黄埔军校兵器处代处长。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经上海、日本,流亡欧洲,坚持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8月,成仿吾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后进入中央根据地,参加了长征,是当时革命队伍中少有的大学者。到延安后,创办“陕北公学”,解放前夕又在华北创办“华北联合大学”,解放后创办“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一生五译《共产党宣言》和其它马列经典,大半生办学从教和翻译经典。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成仿吾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成方吾追求真理、献身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为全国的教育事业开创了新的精神,树立了伟大的榜样。作为亲历者,由他提议、主笔的《长征回忆录》将长征的整个过程完整、真实、客观的记录了下来,为后人提供了永远的历史记录和精神食粮
。
“梅山文化”,以湖南新化、开化为中心的梅山地区虽然偏居湖湘腹地,万山阻隔,千里隐蔽,但她更是个文化意义上的地域,近万年的沉淀发酵,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梅山文化、梅山人文。“梅山文化”以古湖湘文化为因子,柔合以古梅山地区原始狩猎神张五郎崇拜为基本内容的瑶族原始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与嬗变,逐渐形成的。她主要表现在当地人民非常的耿直、倔强、勇敢、进取、朴实、抱团,重文重教、崇礼崇学,骨子里有一股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韧奋斗的毅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根植在“梅山人”的潜意识里。这里历朝历代名人辈出,精英不绝,近代就有谭人凤、陈天华、游智开、秋瑾(梅山人的媳妇)、曾继辉、方鼎英、成方吾、曾国珍、谢冰莹、蒋牧良、曾继吾、沈从文、黄永玉...等等。他们或以武救国,或以文化民,这在中国人文地理上是个奇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尤其是国难当头、社会动荡、家庭罹难...,他们都是以家国天下的心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积极应对,有一种民族担当、家国情怀和舍我其谁的精神从容赴大义,慷慨勇担当。他们团结、奋斗、坚韧、不屈、隐忍、有为。梅山人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又与当地少数原始山民相融合,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风的内在独立特征。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人文标识,一直为后人乐道与研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