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西行漫记》(29)-吐鲁番博物馆
9月13日,也就是到吐鲁番的第三天,我们又来到吐鲁番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因为吐鲁番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门户,是东西方政治、文化、经济、民族交流碰撞的桥头堡,还有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关键的地理位置、以及是不同民族变迁、碰撞的第一发生地,还有历史上复杂而争锋的过程都发生在这里,我想这里一定有独特的馆藏和与众不同的物证。
果不其然,来到博物馆老远就看到土黄色的建筑主体,上面高高的一个镂空砖篱,这个建筑犹如吐鲁番农家的房舍,楼顶的砖篱就是晾晒葡萄的砖房,这个设计极具特色,又极具地方和民族风貌,果然是高水准。
首先是建筑独特,建筑外观为半圆形,顶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空中俯瞰为月牙形,外墙从东南大门向西北门以弧形的形式设计了四块巨型浮雕璧画,馆内建筑地上为三层,局部地下室,框架结构。陈列展厅9个,二层设有吐鲁番地区通史陈列馆一个、巨犀化石陈列厅一个、吐鲁番出土文书和钱币陈列馆一个,三层设有吐鲁番出土古尸陈列厅一个、旅游资源厅一个、葡萄及吐鲁番民俗厅各一个。
其次是“大”,这个地方性的博物馆面积体量很大,说明她馆藏丰富。吐鲁番博物馆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占地1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291.3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始建于1989年,2006年吐鲁番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
再次是内容丰富,吐鲁番博物馆藏品分为35种,包括石、陶、木、铜、铁、金、银器、钱币、毛麻丝织品、皮质品、木雕、泥俑、绘画、考古人类学标本、动植物化石标本、粮食、干果及各类食品等。截至2019年末,吐鲁番博物馆藏品数量有2063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892件/套。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木简、残卷,是了解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变迁的重要文物。这里还是古生物化石的重要出土地,有大量的古代生物化石,是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变迁的重要基地。
第四是馆藏独一无二。馆藏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所展出的文物主要有以红色彩陶和素陶为代表的,有着明显地方特征的早期文化遗存;大量的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的典型文物,有锦、绢、纱等各类品种,十六国时期的共命鸟纹刺绣、唐代的花鸟纹锦等都是稀世之宝;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古尸陈列厅现展出晋——唐时期的千年古尸五具,其中高昌王国侍卫军首脑人物张宁夫妇的干尸最为引人注目,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复原的张宁夫妇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吐鲁番的干尸是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多种自然因素而形成的,它与古埃及以人工方式处理过的木乃伊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说它是珍贵的标本。它对人类学、考古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对新疆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巨犀陈列馆是于1996年在主馆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一座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大型展厅,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自然博物馆。馆中所展天山巨犀化石是1993年兰新铁路复线修筑过程中在吐鲁番东部的飞跃火车站发现的,是陆地上曾经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它生活在距今2400万年前的渐新世,体长约9米,体重约30吨,该馆的建成和开放丰富了博物馆陈列内容,加深了陈列内涵,形成了吐鲁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里,我们要记住一个历史人物,他就是近代考古学家黄文弼,正是他把过去的历史从时间的灰烬中挖掘、整理出来,展示给了今天的我们,被湮灭的历史才重现天日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