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西行漫记》(8)-可歌可泣的3号坑遗址
可可托海的另一个重点景区,就是3号矿坑遗址。这个地方值得大书特书,3号矿坑以前一直是对外严格保-
mi的,原来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后来废弃了,并随着国际.
形.势的变化,才公诸于世。这是一个与共-和-国-命运休戚相关的神秘矿坑。
这是一段共-和-国的伤情故事,在上个世纪我国经济最艰辛、人民生活最艰苦、国际国内最艰难的时刻,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就是用这个矿的稀有金属偿还新中国在抗美援朝和经济建设中所借的苏联的外债,还用这里的贵金属完成了我国的两弹一星、航天科技的研制和应用。数十年里,有数万科学家、科技干部、青年工人农民在这里隐名埋姓,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生产条件下,用最简单的工具和生产方式完成了国家赋予他们的艰巨任务,数万人把青春,甚至生命留在了这里,数十年外界对这里毫不知情。
这也是一段国家和民族艰苦奋斗的光荣史。
可可托海3号矿是伟晶岩脉矿坑,盛产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坑内有86种矿共生。成带性之分明为国外罕见,蕴藏着有锂、铍、钼、铷、铯、铪、铀、钍等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可可托海矿藏非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3号矿脉。3号矿脉蕴藏着稀有金属铍、锂、钽、铌、铯等;有色金属铜、镍、铅、锌、钨、锰、铋、锡等;黑色金属铁等;非金属矿物云母、长石、石英、重晶石、兰晶石、石灰石、煤、盐、碱等;珠宝石矿海兰石、紫罗兰、石榴子石、芙蓉石等共86种矿物,占人类已知有用矿物种类的60%,而且各种矿物呈十分规则的螺旋带状分布,分布界线非常分明。最令人惊喜的是在矿坑四周仍有大量未被挖掘的资源
。
许多国家对冶炼过的“废矿石”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日本人曾经提出要用一公斤粮食换取这里的一公斤“废矿石”。于是当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将一部分矿渣当废品卖给了日本,殊不知这些废弃物依然是难得的宝贝。因为即使是冶炼过的“废矿石”里,仍然含有丰富的各种金属元素,目前因为考虑冶炼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暂时封存。
最让人大饱眼福的是这里出产的矿物珍品,人们采到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等。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它通体黝黑,钽铌含量超过70%。钽铌被称为“宇宙天空时代的稀有金属”(俗称黑宝石),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的制造。
目前“地质3号坑”申办为世界罕见地质博物遗产。
1935年,苏联的两个地质分队根据苏联境内额尔齐斯河下游沙子里的一些金属判断,该河的上游某地可能存在贵金属矿,便以旅游探险的身份缘河而上,来到阿勒泰,并随机发现了这里。这个富产绿柱石(铍)等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引起了苏联和科技界及地测、采矿人员的重视,他们多次来这里从事地质勘探,并在可可托海矿区以3号矿脉为主进行试采,开采了绿柱石和钽铌铁矿。20世纪50年代,国家开发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时,小镇聚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4万余人...
(博主按:本篇因敏感词而一改再改,迟发并已不是原文,无语...)
厂区大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