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2023-02-10 09:26:23)
标签:

历史

文化

收藏

随笔

杂谈

分类: 我的艺术品收藏与鉴赏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编号:1501)
                                         前人也曾讥馆阁,
                                         而今高就成绝学;
                                         出身本是庙堂器,
                                         拭时依旧绽光泽。

       【宝归何处】,近日竟得一幅:清代 歧桂 书法团扇面 九品。应为明晚期或清代早期作品,极品馆阁体,大象有形,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笔笔饱满有劲道,字字圆融如珠玑。把原本不算艺术的馆阁体写出了极具美感的艺术效果。庄重、严谨、整齐,落落大方,极具美感。有强烈的吸睛效果,今人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字了...

       这里说一下馆阁体,早称台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早在宋代即已出现,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的官场用书体,以明清两代为盛。 明永乐时之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争相仿效,遂成标准书体。也成为宫内国家大事的官方文书行文、奏折等正规文諜“约定俗成”的都用馆阁体,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的官文“印刷体”。实际上,印刷体也是由手写字体发展而来的。回溯历史,最早的印刷字体当属楷体。一方面,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到唐代时发展成熟,在唐代的官方文件以及民间广泛使用;另一方面,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在印刷术发明前,书籍都是手抄而成,因而唐代雕版印刷术诞生的最初就是为了给当时的抄书者带来便捷。

       至清康熙时,圣祖酷爱董其昌书法;至乾隆时,高宗又推崇赵孟頫书法,因此赵、董书体身价大增,主流书体尊奉赵、董为典范,而二人书法又皆以规整、圆融为特点,使馆阁体风格更趋圆润秀美。

       清代科举考试,比明代更重馆阁体。一方面可体现出气象博大、笔势恢弘之美,而另一方面,亦难避千篇一律、陈陈相因之弊。当时士人,馆阁体仅为安身立命之入门功夫,书法则是毕生追求,故书法在馆阁体基础上不断融入自身特色,是传统士人之惯法通则。

       馆阁体到后来也被人嫌弃,因为它讲究“千篇一律”,不利于书体个性的发挥,形式上显得比较死板。进入现代社会,毛笔书法已经失去实用价值,唯存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馆阁体的美再次显示出了它的旺盛生命力…

       学问之道在明明德。收藏之道在探索、研究、学习、交流、嘬取深意,乃至融会贯通,尽享物美意美之神趣,否则就是个仓库保管员,也是对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以下泥金扇面诗书相俱佳,可以与我无缘,甚憾...
《清代岐桂馆阁体团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