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游记》-10(黄帝陵)

(2022-10-31 11:13:14)
标签:

历史

旅游

随笔

杂谈

分类: 游记与随笔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此次陕西秋游,黄帝陵给我寄托的期望最高,几十年来一直惦记着这个地方,也是我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我中华民族的始祖,我心目中的圣地。五千年文明,在这里开启,十四亿国民从这里凝聚成族群,认祖归宗...

       9月30日一大早就从西安出发了。近两百公里的路程我一直都在眺望沿途的风物和路过的一个个地名,很多地名我是熟悉的,如三原县,这里是民国大书法家于佑任的故乡,照金,这里是当年陕北根据地刘志丹最早的活动中心...。闲话不表,直奔主题!

       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史记》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1961年,黄帝陵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约一千米处,是子午岭向东延伸的部分。子午岭南北而行,北为“子”,南为“午”,故称“子午岭”。桥山总面积近9000亩,山体浑厚,气势雄伟,沮水三面环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盖面积近1500亩,计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沮河由西向东呈U形绕桥山而过,站在山上朝下看,东边有河,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

       1992年,《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黄帝陵风水轴线”一文,文章说:“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这条连线是西北至东南走向,也就是说,黄帝陵陵冢的坐向不同于后世帝王的正北正南(坐北朝南)或正西正东(坐西朝东),而是依据地理,背向西北,面朝东南,同桥山、子午岭和号称龙脉的昆仑山走向完全吻合,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显示了绝佳的帝陵风水。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

        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汉朝建立伊始,汉高祖刘邦便颁诏于天下——“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祀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其后汉武帝亲自祭祀黄帝陵,唐宋以降,因各朝皇帝的重视,不断整修添土,使陵冢有所加大。故,黄帝陵分两部分,前面是黄帝陵,桥山上为轩辕庙,

       但是,看过黄帝陵后让我心里有点缺憾,总感觉作为有五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奉为始祖的黄帝陵应该非常规模宏大,文物无数,历代名人遗存遍地才不负盛名,但实际比我想象中的要小得多,让我怅然有失。

        时逢国庆大典,我在黄帝陵赋祭辞一阕,以敬先祖。下篇刊出...

第一部分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黄帝陵前的沮水河: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毛泽东祭文: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天圆地方的祭殿: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背面: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第二部分轩辕庙: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黄帝陵封土: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秋游记》-10(黄帝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