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杨梅泛红时
十个月、九个月、八个月、七个月…,从去年的八月份开始就在倒计时吃杨梅的时间,终于,一直盼望着的那一天到来了。闽南的杨梅是在端午前后(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成熟,前后近一个月,由于今年天气较往年凉,滞后了十多天,这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一个特例(是不是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做导致,还待进一步考证),不过,这一天还是终于来了…
我生长在祖国的西北,又是在物资匮乏的六七十年代,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水果无外乎本地的杏子、樱桃、李子、野生草莓、柿子、西瓜、各种本地的梨子之类上不了大台面的东西,偶尔也吃到外来的橘子,那已经是奢侈品了。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已经能吃到很好的苹果、桃子,还有一种非常好吃的梨子叫“二十世纪”(至今不知道它的学名,也再几乎没有见到过),这就是儿时对家乡水果的记忆。
后来离开家乡来到大上海求学,又辗转到兰州、成都工作,最终叶落与以前过往完全不同的地方-厦门,落地生根已经三十年了。闽南的风物人情放在全国是别具特色的,由于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加上与东南亚和其他海外通商便利,水果之类自然要比西北更多、更具特色。极具地域特色的如:杨梅、香蕉、荔枝、龙眼、枇杷、杨桃、木瓜、芒果、火龙果、菠萝、释迦、莲雾、红毛丹、百香果等等,还有兼具南北都有的葡萄、桃子等,水果的花样随季节而转换,四时不断。但是,这么多水果,如果让我选一个最让我喜欢的应该还是杨梅。
小时候物资匮乏,加上嘴馋,许多年后还经常想起小时候杏子还在发青的时候就摘下来吃的场景,经常吃到倒牙、口吐酸水、闹肚子的程度,几乎年年初夏如此。“桃饱杏伤,李树底下送丧”,这是我们当地的口谚,就是说,桃子可以吃饱,杏子吃多了会伤人,李子吃多了会死人,小时候的理解大多数水果是不能吃太多的。后来,一次去龙海摘杨梅,看到漫山遍野的杨梅,心里甚是诧异,说句心里话,北方人对南方的水果特性不是很了解,初尝杨梅,甜中带酸,酸甜适度,口感不错,从上山开始,经不住诱惑,一路走一路吃,到了山上真正的目的地已经吃饱了,歇一会再吃,吃了再摘,几个小时下来,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停口,这要是在以前,不是牙酸到张不开嘴,就是肚子已经不舒服了,可是杨梅吃到撑几回了依然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反应,这让我心里大为惊讶。摘回来的杨梅几乎能吃半个月,基本是天天吃,一天都能吃个几斤,舒舒坦坦依然没有半点不舒适的感觉。吃不完的杨梅泡杨梅酒,一年几十斤杨梅酒与朋友们分享,虽然是五六十度的高度白酒,但口感温和,火候全无,略带酸甜,后味平顺,人人喜欢,个个叫好,视为珍品。
一晃近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到梅子黄熟时节,几乎年年就是这个过程、这个节奏,提前好长时间盘算、准备,跃跃欲试,一家老小,呼朋唤友,浩浩荡荡,像乡下走亲戚一样隆重,采杨梅几乎成了我们家一年独有的节日。
从吃完杨梅的一两个月后开始,十个月、九个月、八个月、七个月…,又开始倒计时惦记明年采杨梅的事情。
杨梅,也成了我最爱吃的水果之一。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每年去摘杨梅,其实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去看望龙海的亲戚,前面说的“走亲戚”就是这个意思。龙海市大岐村的杨梅是全国最好的,大岐村的人也不例外,阿红夫妇一家,还有他们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当地主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经营着几亩杨梅林还有其他副业,每年杨梅熟了,他们便惦记着海对岸的我们,这都成了每年的习惯,每次去也带着“走亲戚”的使命,平日里大家都很忙,基本一年见一次面,每年的杨梅节就自然成了我们相聚的日子。每次摘完杨梅,总是有一桌丰盛的地道农家饭菜等着我们,土鸡土鸭,海鲜时蔬,十分可口。阿红一家,淳朴本分,勤劳持家;邻里相睦,家庭亲善;长幼有序,女贤男惠;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持家有道,度家如裕,是新农村早已富裕起来的一代新兴农民,家庭多种经营,半农半工,生活安乐,教子有方,一对机灵活泼的儿女,积极向上,学习优异,这让很多邻里和外地人羡慕不已。每次离开都相互祝咛下次再来,也让我们依依不舍。在这里祝福他们一家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写于2020年5月28日厦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