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边缘
在沙漠边缘
2025年9月6日是到包头的第三天,也是在包头的最后一天,刘兄带领着我们去了包头南面百多里地的响沙湾。

从包头到响沙湾,路宽车少很好走。车过黄河大桥时看到桥下河水很黄,甚至觉得它很稠糊,似乎可以直接当染料在画布上涂抹。浑浊的黄河水,也让我联想到大漠黄沙孤烟落日的景象——我们即将到达的沙漠。
上午9点半到达响沙湾。这一路小车始终行走于坦平的原野之上,前后左右绿意盎然,丝毫没有让人产生大漠就在身边的感觉。点滴的过渡都没有,一处沙地就蓦然呈现!我心生诧异:这就是大沙漠?站在停车场的树阴下,远远打量着面前的沙地,总觉得它不像是沙漠更像是绿洲中的一块沙地。
响沙湾在沙地的那边,在进口处的大牌子上密密麻麻地写着索道(共三条)和景点中的各项游乐收费价格。如过去须乘索道跨过那条又宽又深的河沟。 这条河名为罕台,流向从南向北,为黄河支流。这是条季节河,看到它的时候雨季似已过去,宽宽的河床上只有浅细流水,但还能从河道中看出大水过后的痕迹。
面对闪着金子般色泽的黄沙,我们没有过河踏足,只心怀敬畏远远瞻观。据说响沙湾的沙子会唱歌,竟失之交臂无缘聆听。遗憾!
回来后对响沙湾所在的库布齐沙漠做了点检索,对它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又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沙漠。
关于它的面积说法不一,让人疑惑。一条数据来自网络:沙带东西长约400公里,东部宽15—20公里,西部宽50公里,面积约1.863万平方公里。另一条数据来自1979年版《辞海》:沙漠东西长约270公里,南北宽约15-70公里,面积1.61万平方公里。两条数据之差2000余平方公里。哪个准确?
让人高兴的数据是:经过几十年的人工治理,库布齐沙漠的植被覆盖率已提升至53%(!),沙尘天气减少了高达95%,生物种类也迅猛增长了10倍,沙丘高度整体下降了一半。这一显著成果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的认可,库布齐沙漠因此被命名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2025年9月28日星期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