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散记(一)

庐山散记(一)
白居易说:“匡庐奇秀,甲天下山”。意为庐山为天下第一山。庐山名气之大,说它世界闻名没人敢说“不”,至于它为何如此有名,则是人人尽知无须我饶舌,今生有幸得以前去观瞻,一路下来可谓不枉此行。
庐山是避暑天堂,而我们上庐山是10月17日的下午,时入晚秋,秋凉已替代了暑气。在庐山上待过四晚五天后得出一个结论:庐山是个特大型的公园。是公园就要收门票,票价160元(65岁及以上免费),凭身份证实名购票。我们上山是乘坐的索道,票价75元。山上的观光车票为70元,7天内有效,相当于“周票”。乘坐观光车可以到山上的任何景点,应该说庐山的交通运作很成熟了。如果不买“周票”,每次乘车3元。在山上的几天当中,我们曾下过一次山,来去还须再各交10元。庐山大公园有几条上山的通道我不知道,除了索道外,我们还进出过南门、北门,听说还有个东门,那么也应该有个西门吧?
在携程网站上斟酌良久,最终选定了牯岭镇上的一家酒店,当作我们四晚的休宿处。酒店坐落在一处山坳中,邻近小天池景点。住了两天后发现,我们的临时住所竟然是牯岭镇上的最高处,庐山还有山门,表示进出庐山须从这里通过,其位置就在小天池观光车站旁边。每次从小天池车站出发,不论向哪个方向行进,都是下坡路。
小天池景点在山门右侧山坡之上。它还有一个名字:诺那塔院。山顶处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匾额横架石柱之上。
路旁的石阶逐级升高,与通往寻常人家的小路并无二致,入口处虽有标志牌,但极不显眼,如不注意很可能就走过去了。近山顶处的石阶两边有数十对小白塔,每座小塔上都刻有捐赠者姓名,或一人或多人不等。小天池由于就在住处附近,成了我们的第一个造访点。上得山来,看到的小天池与头脑中事先的想象出入很大,如同是山顶上的一眼大口井。池水离井口有一米有余,说明水位很高。老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池中水并不清亮,介绍说池水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山顶是一块平地,建有殿堂、白塔、小楼,最高处是一小亭,站立其中可观四面风光。
有小天池就有大天池。过了两天,才去的大天池。大天池在别一处山巅,与小天池相距数里之遥,通大天池的路平坦宽阔坡度不大,甚为好走。大天池也未大到哪里去,实为大殿之前的两个长方形水池,倒是水清见底。近前观看,见两池栏杆上挂满了大红祈福条,厚厚实实只见红布不见栏杆。其中一池中摆有6个双耳钵,每钵下面压有字条,分别书写着:财源滚滚、平平安安、永结同心、鸿运高照、父母健康、心想事成。钵中及周围白花花一层硬币。看来是游人向钵中投币祈福形成。池旁一桌一椅;椅上坐一中年汉,桌上有数摞硬币。无硬币又想掷币祈福者可在此处兑换。我恰有角币数枚,也一试手气,一投不中,二掷中的:平平安安。大天池占地比小天池面积大,有两个相通的院落,建有殿、塔、台、亭等七八处,游人也多,熙熙攘攘。
大小天池,“形式大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