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读《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天时不如地利
(2022-08-10 22:13:08)读书杂记: 读《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两国打仗,得“天时”的不如占“地利”的,占“地利”的而又不如有“人和”的。注家杨伯峻说,孟子的“天时”“可能是指阴阳寒暑宜于攻占与否,而历代注解家以阴阳五行家的‘时日干支五行王相(王相均读四声)孤虚’来解释,恐怕不孟子的本意。”这里纠正了我的一认知错误,以前我总是望文生义,理解成“天运”,实在是大谬!对“地利”与“人和”的理解与杨先生所说孟子本意大致不差。“地利”即是生活所在的山川河流,属于自己的土地;“人和”就是人心所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对于侵略到家乡的强盗,不管他选择什么时日,总不会占到便宜。
这段古文字与现代文字差距不大,基本都能理解。但以前没有读过全文,故只知一不知二。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之后接着的两句话是:“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就是“叛”。杨伯峻先生在注“亲戚”时用了稍多的笔墨,列举了三种古人说法,简单说可以就现代“亲戚”的含义理解,我想还可以包括以前的朋友、盟友等。两国打仗,占道义者必得多助,不占道义的强盗连亲戚都会背叛它。两军对垒,那么,谁胜谁负分晓可见了。
2022年8月10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