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最初的老师>读后感
(2010-05-07 15:26:14)
标签:
阅读杂谈育儿 |
分类: 妈妈阅读笔记 |
亲子互动可以更细腻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亲子,自从有了聪聪后,我听到看到接触的太多词汇就是亲子了,从聪聪呱呱落地,我们就开始了亲子游戏,6个月开始我们上亲子课,10个月开开始我们进行亲子阅读,亲子游戏杀死了我太多的脑细胞,亲子课和亲子阅读花掉我太多挣之不易的钱,当然这些是我今后还要继续的亲子项目,但我会像写书的妈妈那样将亲子进行的更广泛,更温馨,更细腻.书中的妈妈为了让女儿有一个与家长共进晚餐,在餐桌前做更多的讨论而放弃了学校要求的夜读课程,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母亲的细腻,会和孩子在一张桌上学习,工作.其实,这位母亲做的可能很家常,但如今我们的父母有多少注重一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呢,又有多少人会为了与孩子亲子学习放弃看电视呢?聪聪上个星期开始上全托了,这就意味着他一日两餐都会在托班完成,两年来一直有儿子在身边的晚餐变的有些让人无法适从,所以每当托班老师说:"聪聪今天饭吃的不太好"时,我会心中窃喜,因为这样我和聪聪又可以在一起吃晚餐了,当时仅仅是从有了分离焦虑症的妈妈自身考虑,但看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后,我才发现原来共进晚餐是双赢.
聪聪现在还小,所以他就是我全部的时间,但长大后,我如何陪伴他呢,这也是我时不时冒出的念头,<妈妈是最初的老师>教会了我.
<妈妈是最初的老师>作者的两个孩子与父母经历了四次迁徙,接受了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但在孩子成长中,我看到的不是不同教育观念中孩子的无所适从,而是他们的奋进与激情.聪聪最近也有了小小的变动,在他上托班一个月后,我们一家三口去香港迪斯尼游览了一圈,回到北京后让他继续半托了一个星期后就转入全托了,聪聪很不适应,他拒绝甚至抗拒在托班睡午觉,聪聪的一个老师跟我说:"你害了聪聪",我知道老师的本意是好的,但我觉得他看到的仅仅是事物的表面,在聪聪的家长联系手册上我写了整整两页纸与老师沟通这个问题,就像<妈妈是最初的老师>中的妈妈一样,她也担心孩子在新环境中出现状况,她也想到了孩子在新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但她依旧义无返顾,为什么?她希望孩子在变化中学会更多的东西,我也如此,当然聪聪的变动相比作者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毕竟他只是个2岁的孩子.
很随性的写了些,妈妈们将就看吧.也希望看过此书的妈妈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