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书《爱他 如他所是》

(2012-04-06 18:46:01)
标签:

杂谈

新书《爱他 <wbr>如他所是》

这本书,是我给天津假日100写的情感分析专栏。

我自己写了个序,我称之为自摸。因为不好意思请别人写,怕别人不堪其烦。序这东西,现在越来越像旦角脸上的胭脂粉。

万一被请写序的人,不喜欢这旦角,却又碍于面子不得不给抹胭脂粉,这就会变成一件很戕害他人精神世界的活,但凡会残害到别人美好心情的活,我一般是己所欲也不施于人。所以,这些年来,我的书,除了厚着脸皮请黄佟佟老师和高伟老师写了两本随笔的序言之外,其他的书的序,我是清一水的自摸。

这篇序,我写的基本是我对情感分析这行当的态度。

情感分析这个活,干久了很腻歪,但更多时候,它是一扇窗户,让我看见不同人的不同的感情生活,真真的,千姿百态。它的害处,是让我对感情这东西,产生深度怀疑。然后,我在分析里,再试图把这种怀疑纠正过来。

每一个怀疑感情不曾真实美好存在的人,都是不快乐的,这一点儿也不是活得透彻,而是一种放逐,和在生活中自暴自弃没什么区别。

我得承认,我曾是那个对各种感情产生了深度怀疑的人,但是,这几年我已纠正了自己,因为我知道,那不是那些感情不曾存在或它们以假的姿态蒙骗性地存在过,而是,我是弱小的,没有足够的力量到拨开遮挡它的东西。

然后想说:不相信爱,是一种没有信仰的活法,一定不美好。

不相信爱的真实存在,是因为我们缺乏担当它的力量。

 

嘿嘿,等书上柜,我再吹牛做广告。

接下来,还有一本短篇小说集以及一本长篇要出版。

我琢磨了一下,这三本出来,就可了,今年不能再出了,其余稿子,留着明年、后年,慢慢出,反正放在那里它们也不跟我讨米饭吃。

先把这本《爱他 如他所是》的序和封面挂在这儿。

书名是张国辰先生取的,封面我也喜欢,很文艺。写了这么多年商业文学,越来越希望自己的书有点文艺范儿了。

我很喜欢张国辰先生提在封面上的那句话:献给有伤的你。

 

且行且珍惜

文:连谏

前些年,因为给杂志写情感稿子,偶尔的,有编辑开玩笑,叫我感情教母。那会我还年轻,对教母这个词,敏感到了抵触,因为显老啊,可是没过多久,又有人告诉我,说有本杂志给当下的都市小说作者搞了些武侠称呼,扣到我脑袋上的名号是:灭绝师太。

我崩溃,怎么就一次比一次老呢?如果说感情教母有中年妇女的味道,灭绝师太则就直接把我往老态龙钟、鹤发鸡皮上逼了。事实却是,我就一略显丰腴的少妇而已啊。所以,那本给了我至高无尚排名声誉的杂志,我一直没有勇气找来看,但它给我造成的心理阴影却是庞大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不要好了,开始放纵自己严格地遵守用吃来表达地生活的热爱这条人生格言。

那些美丽的食物,在营养我肢体的同时,也营养了我的脑细胞,让我多年以来,丝毫不怀疑自己终将有老年痴呆的可能,因为我一直脑子倍儿明白地警醒着,在报刊专栏上给亲爱的情男情女们开着感情药方。

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开出去的感情药方也感到困惑,因为我喜欢换位思考,如果彷徨在爱与不爱、走还是留之间的人是我?我会听从他人的建议吗?不,一定不会的,别人的建议或许会像风过树梢一样,让我左右摇晃上那么一阵,但也就仅限于摇晃而已,很快,我就会回到原本应该去的地方。有了这个既定概念,已不再对感情教母这个中年词汇过敏的我,完全不必去粉饰这顶帽子有多么的重要和伟大。

对每一位给我写信的朋友而言,我不过是一人肉树洞,你们因感情生活遇到了挫折而痛苦而彷徨,而需要倾诉,却又不想跟任何一个认识你们的人讲,于是,想到了我。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感谢你们的来信,为我提供了机会赚稿费买米煮粥果腹。其实,你们不说我也知道,我开出的药方,有没有起到醍醐灌顶的做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用诉说这种方式,倾倒内心的悲苦,我的那些话,真正的作用,不过是:亲爱的,有泪你就尽情的流吧流吧,流完眼泪,你心里就亮堂多了。

情窦初开的时候,我们以为爱情是鲜花满径的天堂,事实却是,当爱情从从心里出发,苦难就尾随在身后,如影随形。

我承认,很多来信让我想骂娘,但我忍着,实在有忍无可忍的,我会起身去看会电视看会书,让心情平复一下,再回来回信。

每次给读者回信,我都听得见内心的悲叹:我说破天都是没用的,读完我的信,你该犯贱还是会犯贱,该犯混还是会犯混。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不过就是性格决定行为去向,行为去向积累成了命运。

人可以改正某个决定某个小错误,但没人改变得了性格。如果说,我曾不理解徒劳这俩字的悲凉含义,当我发现,有封信的读者,已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地四次给我写信了时,徒劳的悲凉要多强烈就有多强烈。

这时,我多么希望自己是万能的巫婆。可我不是,什么都不能改变,甚至只能怪自己手软,无法下狠手切除掉他们内心深处的病灶,那是爱,哪怕生了病的爱。

所有的来信,他们的病灶,都在那个叫爱的地方。相比更多连写信求助的欲望都丧失了的人,他们还是幸福的、鲜活的,因为心中的爱没死,他们不愿意让爱死去,所以,捧着一颗受伤到心血淋淋的心,四处求医问药。我是多么地爱他们,因为他们有爱,是这样地热爱着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爱,哪怕艰辛,不畏惧再一次的沉沦,只为有爱……

这本书里的感情案例和解答,或许对你有用,但它更大的作用,当你感觉活得很悲惨、或是走在了心灰意冷的边缘,那么,看看这本书,你就幸福了,因为比你活得更悲惨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你想通过阅读我对感情案例的解答,找到保持爱情之树长青的妙方,或许你会失望,因为人和人的感情纹理是不一样的,但你一定可以汲取到把幸福滋养茁壮的养分,心生感恩,因懂得了且行且珍惜而拥有恒久的好日子。

 

连谏  2012-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花草草们
后一篇:母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