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连谏
连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21
  • 关注人气:21,0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年

(2012-01-24 23:20:10)
标签:

杂谈

拜年

文:连谏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那些有着无限喜悦的可能,在过年前后发生的几率最大,尤其是拜年的时候,一句恭敬的过年好就极有可能换来一把糖果或是一到两毛钱。

我最喜欢的是给街坊邻居们拜年,完全不是因为压岁钱,因为穷,街坊邻居之间也不会给来拜年的孩子压岁钱,最多给把瓜子。我却偏偏喜欢,是因为拜年是在吃完年夜饺子之后进行,在黑魅魅的夜里,提着一盏马灯在街巷里穿行,那种感觉神秘而幽深,仿佛进入的是阿里巴巴的神秘山洞,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蹦出一个令人心下怦然的惊喜或者惊吓。

所有喜欢在年夜里出动的孩子都会在街上相遇,就像小溪汇聚成河流一样,拜年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大家提着各式的灯笼,争相炫耀着压岁钱和从饺子里吃出来的硬币,欢声笑语塞满了乡村的街巷。现在想来,依然神往,神往得有了那么一丝再也回不去了的惆怅。

按照老家的风俗,过了正月初二就是走亲戚家拜年了,这是小孩子们最热衷的,因为到亲戚家拜年得到压岁钱的可能性最大,可在我们家,这活通常由父亲一人一力承担了,没我们小孩子的份儿,搞得我们意见特大,后来才知道,父母是怕带着孩子去串亲戚拜年会让人家做难,毕竟那是一个物质困窘的年代呀,如果带着孩子,按风俗亲戚家肯定要会给压岁钱的,哪怕一毛,也是压力。因此,儿时拜年得压岁钱,我基本没概念也没什么印象。

随着我们姐弟四人逐渐长大成年、结婚,我们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到正月回娘家,依然要去本家的近亲们家拜年,刚开始的几年,见我们拎着礼物要出门,母亲会叮嘱我们不要带孩子,后来成了习惯,不用她叮嘱我们也不会带孩子。母亲说去拜年只要把我们做晚辈的情义送到就行了,带着孩子是给人增加负担,虽然现在乡下生活好了,可他们的钱都是汗珠子摔八瓣从土里刨出来的,哪怕只有一块,也不能要。

因为母亲的影响,正月十五之前,我基本不带孩子串门,需要拜的年,要么把孩他爸派出去,再要么是电话或短信拜年,那种转发群发的拜年短信,和我从来都没什么关系,拜年本是朋友间的相互问候,可长可短,但一定要真诚,哪怕只发新年快乐这四个字,也一定是要挪动着手指,一字一字地输入,因为在这过程中,输入的不仅仅是字,还有感情,是人世间的最是弥足珍贵,既不能转发也不能批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快乐
后一篇:老照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