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复合型人才

标签:
连谏高密糖球会杂谈 |
糖球会开幕了,雪阳要开学了,考虑到今明两天是周末,人会很多,决定昨天带她去溜一圈。
因为是开幕的第一天,人山人海。
以前住糖球会附近,知道会上除了没卖军火的,破的烂的新的旧的,什么希奇古怪都有。
逛糖球会,逛得就是个七荤八素的热闹。
有好多卖高密菜刀的。我买了一把。
到了青岛才发现,俺高密的名特产品很多,譬如:高密山药,高密炉包。
不过青岛市场上的高密山药,都不是正宗高密山药。
高密正宗著名的山药是一个叫河涯的地方出产的,那山药做出来,真正的入口即化,好多高密人都没吃到过。至于高密炉包,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青岛市场上的高密炉包不是高密炉包,是基因变异品种,我们高密的炉包既漂亮又好吃。
高密的菜刀是怎么出名的我不知道,因为我是主妇,所以对菜刀有很多要求,家里有各种菜刀,包括价格不菲的张小泉菜刀等,但我常用、用得也顺手的三把菜刀是高密菜刀。
还有高密的传统老点心:大蜜枣。非常好吃啦,据说夏庄镇的大蜜枣是最棒的,我姐姐姐夫经常去给我们买。
高密的猪头肉,尤其是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做的,是一绝。吃过那猪头肉,什么喜旺什么名牌猪头肉,你都不想吃了。高密的猪头肉煮地香软而不腻,香得很淳朴,像美好的乡村少女那么淳朴,在青岛我绝口不吃猪头肉差不多有三年的历史了,在这三年之前,也是偶尔吃口而已。但我回了老家,一定会吃高密猪头肉,顺道带点回来,解馋。
高密的扑灰年画,泥老虎,剪纸,并称高密三绝。除了扑灰年画我没玩过,剪纸和泥老虎是我年少时常玩的。
高密还有一种大蒜叫四六瓣,顾名思义,就是一头蒜不是四瓣就是六瓣,不像市场上卖的大蒜个头那么大。
四六瓣大蒜因为瓣少、蒜头也小,产量低,已快被改良品种的大蒜给取代了,但我至今怀念四六瓣,也到处找着买四六瓣大蒜,去年冬天好容易找到了,买了一堆,足够吃到今年春天。
四六瓣大蒜的特点是,捣出来的蒜泥粘粘的,呈透明状,好像勾芡了一样,拿筷子夹起一点蒜泥,感觉能拉出丝来,辣得很香。改良品种的大蒜,辣得很傻却不香,捣出来的蒜泥,总感觉蒜瓣是捣不太烂的,蒜泥也像隔夜稀饭。
哗,高密的好东西太多了,以至于我经常想搬回老家去住。
在糖球会上,还买了一块磨刀石,打算回家磨刀,因为刀用一阵就不快了,每每有磨刀师傅从小区外吆喝着走过时,不等我下去他们就跑远了,还有,磨刀师傅都很糊弄,三下两下把刀呛磨好了,其实用不了几天。
小时候,我们家有块磨刀石,我们家的刀都是我父亲磨的,那块淡绿色的磨刀石立在院子里,用得像一弯弯月似的,到了割麦季节,或是刀不快了,父亲就会坐在那儿霍霍地磨镰刀或菜刀,所以我们家的镰刀或菜刀都很快,说吹发即断,一点也不是夸张。
我结婚以后,需要自己做饭自己用菜刀了。
那会磨菜刀师傅更少,所以很苦恼,因为我们家是我父亲磨菜刀,理所当然的,我就认为,磨菜刀的任务应该交给老爹。
可是,老爹的母亲告诉我,老爹不会磨菜刀,他们家的传统是男人都不会磨菜刀,那意思是我不要把如此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交给她儿子。
我断了念想。
我买过磨刀石,还曾把菜刀带回老家,让老父亲给我磨。
买了磨刀石的今天上午,我决定自力更生,在厨房霍霍磨刀。
磨得我满头大汗。顺着肥脸往下滴,滴到眼镜上,索性把眼镜一摘,霍霍磨完一把旧刀,已基本找到了磨菜刀的窍门。
雪阳听见动静跑进来:妈妈,你到底要磨到什么时候?
我说把刀都磨快了。
我琢磨着,等我写不出字来,就可以上街靠磨刀为生了,这样,我就又多了一条谋生之路。
我至今牢记俺娘的一句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婆汉子还隔道手。
这指的是钱。
技术这东西也一样,谁会也不如自己会,自己会了谁都不用求,谁的脸色也不用看。
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孤身一人混迹青岛,却没有沉沦的重要因素。
我的人生态度是:谁也不求,谁也不仰仗,自己的双手是解救自己唯一的英雄。
一上午磨出了三把刀,已经很锋利了,嘿嘿,下次回高密,可以跟老父亲吹嘘一下我的磨刀技术啦。
在糖球会上,还买了好几块花布。
都是印染厂印坏了的布头。看上去怪怪的。
可正是因为它印坏了,正是因为它看上去怪怪的,我觉得很特别/
巨便宜啊,3块5一米,我买了十几米吧。
说真的,我不知道买它们回来能干啥,就是觉得它们特别。
2000年的时候我曾经买过一次这样的布,用它缝成了旗袍,还非常地有味道,后来我变得越来越肥了,那旗袍套不上了,一直没舍得扔,在衣橱底下压着,希望自己瘦下去再穿,直到去年,我对瘦回去彻底没了信心,拿回老家让老母亲拆成抹布了……
今年夏天,说不准我还会这么干,再缝那么几件旗袍。
做点针线活,会让心灵安宁。
嗯,罗嗦到这里,突然觉得,老连既会磨刀,又会缝旗袍,还会做饭,还能写字……简直就是个有益于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嘛……哈哈。
俺买的花布布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