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
(2009-03-18 19:08:51)
标签:
连谏杂谈 |
离开农村大约二十几年了,可是,身上农民本性依然没有去掉,也没刻意地想到过要去掉,甚至,还有些喜欢。
老爹带我去渔港码头买海鲜时,看见渔民打捞上来的小鱼小虾小螃蟹们,很小很小,小得没人买,所以,被挑出来扔在码头上,一堆堆的,有大有小。
老连就会觉得可惜,既然知道打上来之后也要扔在码头上腐烂掉,为什么不在刚打上船的时候,直接把它们挑出来扔进海里呢?至少,它们还会有机会长成大鱼大虾大螃蟹。
这件事,一直很让老连耿耿于怀,并让我想起了母亲。
玉米嫩的时候煮了很好吃的,但是地里的玉米只要没长到老熟,母亲是不肯掰下来煮着吃的。
嫩玉米煮着吃,就是吃着玩,按老家的说法就是吃:戏口。
因为是吃戏口,不当饭,所以嫩玉米就不算粮食。在母亲心里,一棵玉米从播种到长成的使命,就是变成粮食,否则就是浪费,虽然后来,农村的生活好了,作为粮食的玉米大多变成了饲料进了鸡嘴猪胃,可是,积习难改,母亲依然是不舍得在玉米未完全成熟的时候掰来煮了吃,尽管她知道我们吃煮嫩玉米的快乐远远大于它老熟后磨成粉变成玉米饼子。
后来,我想,母亲其一是节俭,其二是作为一个农民对庄稼的敬畏吧。或许我读书不多的母亲并不知道啥叫敬畏,但是,在她模糊的概念里,应该是这样的。
在平时,我发现我改不掉农民的习性之一,是对泥土的感情。
去菜场买菜的时候,会看见许多菜的根上,粘了很多泥土,或许是菜农故意带着泥土的,可以压分量,菜贩子当然更不愿意抖掉泥土了,因为泥土是和菜一起用钱进来的货,抖掉了泥土,那岂不是抖掉了利润。
可是啊,这些泥土的下场,就是被人和菜一起买回去,抖掉、洗掉,然后进了下水道,冲进了海里,它们作为可以繁衍生命的土地的使命,也就终结了。
老连曾经想,这样以来,难道菜农就不怕地里的泥土越来越少?
每次看到菜根上带了大量的泥土,老连就会很难过,为那些泥土难过,为这些菜农们对土地的不够敬畏而难过……
想到这里,老连就觉得,如果老连没有进城,依然在乡下,那么,老连一定是个很好的农民,因为老连对土地充满了敬畏,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