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连谏 |
码一稍长稿,码一短稿,都是欠下了N久的,不好意思再拖啦。
平时,老连基本不怎么看样刊的,不是故意不看,是年轻写手们辈出,看着看着冷汗就下来了,再就是看杂志看多了,就会觉得,任何一种形式的爱情故事,都已经被广大的作者们写过了,自己再写,就有了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呢,不如不看,一个人闷着,闷出点什么小故事来,就愣是孤陋寡闻地以为它很新鲜。
今看的杂志是《希望》。
嗯,老连比较钟爱《希望》杂志,俺家书橱下面的一扇小门里,里面码的全是希望杂志,自从2001年被黄老师从希望杂志的公用投稿信箱淘出来,老连一直跟着黄老师混到现在,发了不少稿,骗了《希望》N多银子,多年以来,希望是让我操心最少的一本投稿杂志,样刊和稿费都及时得不像话,稿子们也统统有型有款,让俺的稿子们跻身其中,愣是觉得面上很有光彩。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2年秋,给黄老师一个小说稿,黄老师告诉我那稿过了,可后来,因为牵扯到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背景有点差池,最终,过了的小说没发成,黄老师告诉俺,因为过了稿却没发,耽误了俺另投他处的时间,所以呢,按照规定,杂志发俺XXX大元的退稿费,当时,老连非常震惊,居然稿子过了不发还会给退稿费,有史以来第一次听说……后来,果真也收到了希望给的退稿费,在我的撰稿生涯中,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次经历……很是感慨、很是感念希望对作者劳动的尊重。
我常常以看《希望》杂志来检验自己的生活观点是否落伍,常常以看希望杂志来发现这世上现在究竟又有了啥子新潮流。
今天一翻新一期的《希望》,看到了图片和文字中的古巴,看到了很多新锐的人生观点,老连就一声长叹:老了……
当年,老连曾经给希望写过一些策划稿,《希望》的策划稿,要求观点要新鲜尖锐,写了一阵下来,就把老连的脑袋库存写空了。不过,给《希望》写得策划稿,现在拿出来看,老连依然是自恋地很是喜欢,大约05年的时候,出了本感情策划的集子《闺中密友》因为当年出了好几本书,这一本,作者署名就没署连谏,而是署了我另一个不太常用的笔名:指飞舞,收录其中的稿子,90%是给希望做的情感策划,今年夏天去海青,在这个小镇的书店里,居然还发现有它在卖,顿时就非常满足虚荣地窃笑了半天。
转回头一看,老连做撰稿人做了大约有6年多了,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虽有些唏嘘,总之,还算运气好的。除了常遇文贼外,其他还好,所以,偶有人絮叨期刊圈如何如何时,老连倒还没甚太大感觉,老连一直觉得,许多际遇,其实与别人没甚关系,都在自己。
比如说,老连没遇到过色男编辑,当然,这也不排除老连太老太丑,所以没有男编辑屑于色俺,也没遇到过过于凉薄的编辑,这也许是老连习惯了夹着尾巴做人,所以呢,对别人的态度,从来没有过多要求,也就不会有凉薄之感。
做撰稿人这些年的体会就是:莫要高看自己,也莫要低看他人;尊重每一个人就像希望每一个人都尊重自己;莫要过分欣赏自己的文字,但要永远挑剔自己的文字;被枪毙了稿子不要觉得编辑有眼不识金镶玉,而是要检查这篇稿子的病因出在哪里;名作者之所以发稿多,不是因为他是名作者,而是因为他确实比我们用功努力,因为时尚期刊只认市场不认名气;一定谨记把文品和人品的清洁放在第一位,人品比文品更重要……算了,唠叨起撰稿来,老连有一堆屁话,说多了,有讨打找骂的嫌疑,不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