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的日本的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提纲)
(2008-10-10 08:49: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言学 |
这份提纲是方经民教授2003年2月27日在广西师范大学为语言学硕士研究生所作的学术报告的提纲。是年2月下旬,日本松山大学教授、语法学家方经民带着日本学生到桂林考察,我们教研室请他为我们的硕士研究生作了这个报告。2004年6月,我在天津出席国际中国语学会第12届年会,又见到方先生。同年9月,方经民教授在上海遭遇车祸不幸遇难。今天整理文件,忽然发现这份提纲,便贴在博客上。——博主按
近十年来的日本的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提纲)
日本松山大学人文学部 方经民
1. 日本汉语研究和教学的历史和传统
1.1 日本的汉学传统和“中国语学”的诞生
汉文训读法:给纯用汉字写成的古典诗文标注假名和记号,用日语的读音念诵汉字,按日语的结构调整语序,进而理解句子的意义。汉学研究。汉文教学。
江户时代的"唐话"教育。明治维新以后的实用汉语教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有坂秀世 河野六郎
小川环树等人受高本汉的影响,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研究汉语音韵史,对此后日本的汉语音韵史和汉语方言研究的影响较大。
1.2 日本“中国语学”的发展
第一代学者∶以仓石武四郎 藤堂明保 太田辰夫 香坂顺一等人为代表。
第二代学者∶以平山久雄 大河内康宪 舆水优和早逝的桥本万太郎等人为代表。
第三代学者∶以大河内康宪教授和桥本万太郎教授的学生为主,前者侧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代表人物是木村英树、杉村博文、中川正之;后者侧重方言和音韵
代表人物是平田昌司 远藤光晓、古屋昭弘、岩田礼。
2. 日本的汉语研究
2.1 学术刊物和学术活动
远藤光晓组织的汉语史研究会,现改名为汉语东亚语言研究会,以方言音韵研究为主;史有为、方经民组织的现代中国语研究会,以现代汉语研究为主。
2.2 现代汉语研究
日本的现代汉语研究无论从数量上来看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是语法研究最为突出。
2.3 汉语方言研究
文部省科研费资助的三项大型科研合作项目:
(1)《汉语诸方言的综合研究》(1989-1991,代表:岩田礼);
(2)《中国的方言和地域文化》(1993-1995,代表:平田昌司);
(3)《中国的语言地理和人文 自然地理》(1997-1999,代表:远藤光晓)
方言语音比较研究,老一辈学者平山久雄,新一代秋谷裕幸、太田斋。
2.4 近代汉语研究
2.5 古代汉语研究
3. 日本的汉语教学
3.1 日本汉语教学的迅速发展
学汉语人数急剧增加及其背景原因: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三次“中国热”,90年代初期的“英德法汉”到90年代中期的“英汉德法”。
汉语教学体制的改革:汉语教师的充实和中国人教师的录用;汉语专业的增设和研究生培养;公共汉语教学课程改革。
汉语能力测试制度的充实:1)汉语测定考试(简称中检),近30,000人次;2)汉语交际能力测定(简称TECC),6,000多人次;3)汉语水平考试(HSK,基础及初中等),约3,000人次。
3.2 汉语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活跃
汉语教学研究新组织的成立。日本中国语研究会以外,1996年新成立:1)汉语教育学会;2)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3)汉语电脑辅助教学研究会。
汉语教学项目标准化研究的起步。汉语教学问题的讨论,《高中汉语教学目标》的制定。
汉语电脑辅助教学的尝试。电化教室,电脑辅助教学设备。
3.3 汉语教学研究的成果
汉语教材的出版情况。教材出版数量和动向,存在的问题。
汉语学习参考书。普及读物,教学语法参考书,《中国语》(内山书店)
汉语教学研究课题:汉语教学法著作;论文的主要选题。
4. 结语
日本的“中国语学”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言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语教育学。
以第三代学者为核心的日本汉语学者对世界汉语研究和教学的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大河内康宪、方经民2002
果
日本中国语学会2002 《日本的汉语教学——现状和课题•2002》,好文出版。
舒耘斋(方经民)1988
舒耘斋(方经民)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