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杨文笏老师学太极拳的经历
(2018-06-29 14:30:45)
我和杨文笏老师学太极拳的经历
写给喜爱太极文化 太极健身的朋友们2018.6.13
2002年,16年前,我40岁到了不惑之年,在常态的生活中遇到了大困惑,命运之神帮助我找到了引路人,嫡传隐派的武林高手,杨文笏先生,对于我这个瘦弱的高知女性来说,开启了相当另类的生活模式。杨老师传授非常严格,60岁之前,没有过大范围的传授,60岁退休之后,在史祥志老师和万师兄的组织下,我们算是他的第一批正式学员,公开教授我们,应该是他对他老师(陈照奎大师)的一种纪念,他们相处15年,感情深厚。
他教授的嫡传陈氏太极拳,会让人进入一种深刻的内心反省状态,腰胯丹田运化灵活,缠丝劲力变化多端,手掌在空中的运行特别的美妙,气韵神韵相当了得,绝非一般武师的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是真正的武艺,对外运用起来那就是一句:玩弄于股掌之间,轻而易举,什么小病小灾,什么昏沉杂念,什么精神萎靡,都不在话下”,长期的模仿练习使浮躁的我们也变得自省、内敛、平和、愉悦。杨老师对学者要求极其严格,对一般的问题也不太作答,更多的回答是“少说多练”,“练出来你就明白了”,“该教的都教给你们了,练不出来,别说是我跟我学的。”
似乎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中国人叫老师,是有经验的人才有资格传授技艺和思想,师者表率也,讨伐也。那都是岁月的积淀。他对自己的身上功夫笃定的很,其他太极大师的武艺他都瞧不上。甚至是嗤之以鼻,傲慢和蔼,威严仁慈的他,走到我面前时,感到是从里到外的被他看透,说我的思想包袱太重了,让我放下再放下,这不就是一位最好的导师吗!?和佛法高度的一致!。开始学太极的一两年里,最多的是敬畏、敬仰、佩服,然后就是累、出大汗、膝盖痛、骨头里面咔咔响等等,下课之后会有师兄弟们凑在一起谈论杨老师鲜为人知的武林轶事,带给我无限的遐想。
我渴望得到肯定,却一直是批评,练得永远不能他满意,这反而变成了一种动力,那就靠时间吧,反正自己从小到大也没有做过特别像样的事,主要就是体力精力不够,做什么都没有长性,过去30多年一直是被师长(老师长辈领导)认可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所谓严师出高徒,“我要做少生病、体力旺、思想活跃的高足、高徒”,这是内心的想法,也是支撑我走过这16年的精神支柱。
杨老师在耳顺之年第一次公开传授拳法,不辞辛苦的从南城到北城大学校园,单程就要2个小时,可见杨老师德艺双馨,人品艺品高尚,完全是圣人现世啊!在当下武艺还不被主流社会所认知,要有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能的精神,这才是更加值得我们学习的呀!
他希望有人高文化的后生学到他的身上的玩意(功夫),并能一代一代接续下去。他从小是家传八卦掌,家学渊源,67年文革时,25岁带艺投师到照奎老师门内,他聪明好学,得到照奎老师的特别青睐,为老师做了多年的助教,为老师抵挡前来砸场子的捣乱者,在老师生活困难的时候,时不长的接济老师,他曾亲口和我说,“学什么拳都不如这套太极拳”。可想而知,就这一句话里面有多深涵义呀!我现在还在挖掘之中。
2018.6.13
石敏 心法太极研修学社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