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虽有明君,百步之外,听而不闻;间之堵墙,窥而不见也。——《管子·君臣上》
128. 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管子·君臣上》
129. 举而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胜收也。官不胜任,奔走而奉其败事,不可胜救也。——《管子·君臣上》
130. 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管子·君臣上》
131. 公道不违,则是私道不违者也。行公道而托其私焉,寖久而不知,奸心得无积乎?——《管子·君臣上》
132. 戒心形于内,则容貌动于外矣。——《管子·君臣下》
133. 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所求于人者少,故民轻给之。——《管子·君臣下》
134. 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管子·君臣下》
135.
136.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管子·小称》
137. 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管子·小称》
138. 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管子·小称》
139. 长者断之,短者续之,满者洫之,虚者实之。——《管子·小称》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管子·小称》
140. 故称身之过者,强也;洽身之节者,惠也;不以不善归人者,仁也。——《管子·小称》
141. 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水平而不流,无源则遫竭,云平而雨不甚。——《管子·侈靡》功未成者,不可以独名;事未道者,不可以言名。——《管子·侈靡》
142. 疏戚而好外,企以仁而谋泄,贱寡而好大,此所以危。——《管子·侈靡》
143. 众而约,实取而言让,行阴而言阳,利人之有祸,言人之无患。——《管子·侈靡》
144. 不能兆其端者菑及之。——《管子·侈靡》
145. 犹傶则疏之,毋使人图之,犹疏则数之,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146.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管子·心术上》
147. 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管子·心术上》
148. 强不能遍立,智不能尽谋。——《管子·心术上》
149.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管子·心术上》
150. 不怵乎好,不迫乎恶。——《管子·心术上》
151. 恶不失其理,欲不过其情。——《管子·心术上》
152. 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管子·心术上》
153. 慕选而不乱,极变而不烦。——《管子·心术下》
154.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子·心术下》
155.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管子·心术下》
156. 随变断事也,知时以为度。大者宽,小者局,物有所余有所不足。——《管子·白心》
157.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极之徒仄,满之徒亏,巨之徒灭。孰能己无乎?效夫天地之纪。——《管子·白心》
158. 持而满之,乃其殆也。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管子·白心》
159. 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160. 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管子·白心》
161. 目之所以视,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耳之所听,非特雷鼓之闻也,察干淑湫。心之所虑,非特知于粗粗也,察于微眇。——《管子·水地》
162. 所恶其察,所欲必得,我信则克。——《管子·四时》
163. 所求必得,所恶必伏。——《管子·四时》
164. 罪人当名曰刑,出令时当曰政,当故不改曰法,爱民无私曰德,会民所聚曰道。——《管子· 正》
165. 守慎正名,伪诈自止。——《管子· 正》
166. 官无私论,士无私议,民无私说,皆虚其匈以听于上。——《管子· 任法》
167. 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管子· 任法》
168. 重爱曰失德,重恶曰失威。——《管子· 任法》
169. 借人以其所操,命曰夺柄;借人以其所处,命曰失位。——《管子· 任法》
170.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 明法》
171. 匿而不可蔽,败而不可饰。——《管子· 明法》
172. 事莫急于当务,治莫贵于得齐。——《管子· 正世》
173.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174.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管子·治国》
175. 执一不失,能君万物。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管子·内业》
176. 不言之声,疾于雷鼓;心气之形,明于日月。——《管子·内业》
177. 见利不诱,见害不俱。——《管子·内业》
178. 饱则疾动,饥则广思,老则长虑。——《管子·内业》
179. 夫凡私之所起,必生于主。——《管子·七主七臣》
180. 夫上好本则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则毁誉之士在侧。——《管子·七主七臣》
181. 好恶反法以自伤,喜决难知以塞明。——《管子·七主七臣》
182. 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管子·七主七臣》
183. 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绳不信,不可以求直。——《管子·七主七臣》
184. 不攻不备,当今为愚人。——《管子·禁藏》
185. 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管子·禁藏》
186. 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管子·禁藏》
187. 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事有成败,而意不能同;行有进退,而力不能两也。——《管子·禁藏》
188.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管子·禁藏》
189. 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管子·禁藏》
190. 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管子·禁藏》
191. 禁藏于胸胁之内,而祸避于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
192.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193. 冬日之不滥,非爱冰也;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便于体也。——《管子·禁藏》
194.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禁藏》
195. 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管子·禁藏》
196. 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
197. 听之术,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许。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塞。——《管子·九守》
198. 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管子·九守》
199.
200. 人有非上之所过,谓之正士。——《管子·桓公问》
201. 勿创勿作,时至而随。——《管子·桓公问》
202. 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管子·桓公问》
203. 朝益暮习,小心翼翼。——《管子·弟子职》
204. 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管子·形势解》
205. 唯夜行者独有之乎。——《管子·形势解》
206. 所谓平原者,下泽也,虽有小封,不得为高。故曰:平原之隰,奚有于高?——《管子·形势解》
207. 所谓大山者,山之高者也,虽有小隈,不以为深。故曰:大山之隈,奚有于深?——《管子·形势解》
208. 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圣人择言必顾其累,择行必顾其忧。故曰:顾忧者可与致道。——《管子·形势解》
209. 小人者,枉道而取容,适主意而偷说,备利而偷得。——《管子·形势解》
210. 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管子·形势解》
211. 小人之求事也,不论其理义,不计其可否,不义亦求之,不可亦求之。故其所得事者,未尝为赖也。故曰:必得之事,不足赖也。——《管子·形势解》
212. 小人不义亦诺,不可亦诺,言而必诺。故其诺未必信也。故曰:必诺之言,不足信也。——《管子·形势解》
213. 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管子·形势解》
214.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管子·形势解》
215. 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也。——《管子·形势解》
216. 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乌集之交,初虽相欢,后必相咄。故曰:乌集之交,虽善不亲。——《管子·形势解》
217. 约结而不袭于理,后必相倍。——《管子·形势解》
218. 朝不勉力务进,夕无见功。故曰:“朝忘其事,夕失其功。——《管子·形势解》
219. 自媒之女,丑而不信。——《管子·形势解》
220.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221.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222. 飺食者不肥体也。——《管子·形势解》
223.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
224. 独任之国,劳而多祸。——《管子·形势解》
225.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管子·形势解》
226. 独国之君,卑而不威。——《管子·形势解》
227. 闭祸在除怨,非有怨乃除之,所事之地常无怨也。——《管子·版法解》
228. 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管子·版法解》
229. 人欲必用,事欲必工。人有逆顺,事有称量。——《管子·版法解》
230. 取人以己,成事以质。——《管子·版法解》
231. 六攻之败何也?曰:虽不听而可以得存,虽犯禁而可以得免,虽无功而可以得富。——《管子·版法解》
232. 说在爱施。——《管子·版法解》
233. 有众在废私。——《管子·版法解》
234. 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管子·版法解》
235. 美恶之情不扬闻,祸福之事不通彻,人主迷惑而无从悟。——《管子·明法解》
236. 威不两错,政不二门。——《管子·明法解》
237. 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管子·明法解》
238. 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管子·明法解》
239. 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管子·明法解》
240. 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管子·明法解》
241. 能不可蔽而败不可饰也。——《管子·明法解》
242. 誉者不能进而诽者不能退也。——《管子·明法解》
243.
244. 物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管子·国蓄》
245.
246. 度法者,量人力而举功;禁缪者,非往而戒来。故祸不萌通而民无患咎。——《管子·山权数》
247. 请勿施于天下,独施之于吾国。——《管子·山至数》
248. 不察于终始,不可以为至矣。——《管子·揆度》
249. 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管子·国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