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名言名句150句
1.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列子·天瑞》
2.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列子·天瑞》
3. 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列子·天瑞》
4. 生无所息。——《列子·天瑞》
5. 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列子·天瑞》
6. 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列子·天瑞》
7. 间不可觉,俟至后知。——《列子·天瑞》
8. 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列子·天瑞》
9. 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列子·天瑞》
10.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子·天瑞》
11. 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列子·黄帝》
12. 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列子·黄帝》
13. 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列子·黄帝》
14. 凡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此有血气者之性也。——《列子·黄帝》
15. 故游吾园者,不思高林旷泽;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理使然也。——《列子·黄帝》
16. 凡重外者拙内。——《列子·黄帝》
17.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列子·黄帝》
18.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列子·黄帝》
19.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列子·黄帝》
20. 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列子·黄帝》
21. 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列子·黄帝》
22.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列子·黄帝》
23. 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列子·黄帝》
24. 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列子·黄帝》
25. 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列子·黄帝》
26.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列子·黄帝》
27.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列子·黄帝》
28. 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列子·黄帝》
29. 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列子·黄帝》
30. 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忤物而不慑。——《列子·黄帝》
31. 喜怒岂妄发哉?皆逆之所犯也。——《列子·黄帝》
32. 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列子·周穆王》
33. 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列子·周穆王》
34. 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列子·周穆王》
35. 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列子·周穆王》
36. 今不识先,后不识今。——《列子·周穆王》
37. 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飨香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列子·周穆王》
38. 汝庸知汝子之迷乎?——《列子·周穆王》
39. 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列子·周穆王》
40. 天下尽迷,孰倾之哉?——《列子·周穆王》
41.
42. 仲尼
43. 乐天知命故不忧。——《列子·仲尼》
44. 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于心虑,尔之所谓乐天知命之无忧也。——《列子·仲尼》
45. 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列子·仲尼》
46. 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列子·仲尼》
47. 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列子·仲尼》
48. 相遇于道,目若不相见者。——《列子·仲尼》
49. 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用无言为言亦言,无知为知亦知。——《列子·仲尼》
50. 无言与不言,无知与不知,亦言亦知。亦无所不言,亦无所不知;亦无所言,亦无所知。——《列子·仲尼》
51. 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列子·仲尼》
52. 游之乐所玩无故。——《列子·仲尼》
53. 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观之所变。——《列子·仲尼》
54. 游乎游乎!未有能辨其游者。——《列子·仲尼》
55. 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列子·仲尼》
56. 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列子·仲尼》
57. 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列子·仲尼》
58. 游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眂,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观矣,是我之所谓游,是我之所谓观也。故曰:游其至矣乎!游其至矣乎!——《列子·仲尼》
59. 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列子·仲尼》
60. 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列子·仲尼》
61. 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列子·仲尼》
62. 爵赏不能劝,刑罚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列子·仲尼》
63. 心将迷者,先识是非。——《列子·仲尼》
64. 故物不至者则不反。——《列子·仲尼》
65. 受人养而不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人之力也。——《列子·仲尼》
66. 人欲见其所不见,视人所不窥;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为。——《列子·仲尼》
67. 有易于内者无难于外。——《列子·仲尼》
68. 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好怪而妄言。——《列子·仲尼》
69. 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列子·仲尼》
70. 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列子·仲尼》
71. 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设令发于余窍,子亦将承之。——《列子·仲尼》
72. 在己无居,形物其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若物者也。——《列子·仲尼》
73. 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74. 无则无极,有则有尽。——《列子·汤问》
75. 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列子·汤问》
76. 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列子·汤问》
77. 足于谋而寡于断,少于虑而伤于专。——《列子·汤问》
78. 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列子·汤问》
79.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列子·汤问》
80.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列子·汤问》
81. 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列子·汤问》
82. 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83. 汝心不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84. 若是汝力之所能,柰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列子·力命》
85. 谓之命,柰何有制之者邪。——《列子·力命》
86. 请谒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列子·力命》
87. 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列子·力命》
88.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列子·力命》
89. 以德分人,谓之圣人;以财分人,谓之贤人。——《列子·力命》
90. 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了;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列子·力命》
91. 厚之于始,或薄之于终;薄之于终,或厚之于始。厚薄之去来,弗由我也。——《列子·力命》
92. 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干,鬼魅不能欺。——《列子·力命》
93. 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列子·力命》
94. 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列子·力命》
95. 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列子·力命》
96. 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柰何。——《列子·力命》
97.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生亦非贱之所能夭,身亦非轻之所能薄。——《列子·力命》
98. 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况子孙乎?——《列子·杨朱》
99. 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列子·杨朱》
100. 美厚复不可常厌足,声色不可常玩闻。——《列子·杨朱》
101. 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规死后之余荣;慎耳目之观听,惜身意之是非;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重囚累梏,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102. 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列子·杨朱》
103. 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
104. 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列子·杨朱》
105. 可在乐生,可在逸身。故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列子·杨朱》
106.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列子·杨朱》
107. 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焉。——《列子·杨朱》
108.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列子·杨朱》
109. 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列子·杨朱》
110. 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列子·杨朱》
111. 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余名,岂足润枯骨?何生之乐哉?——《列子·杨朱》
112. 天下无对,制命在内。——《列子·杨朱》
113. 去名者无忧。——《列子·杨朱》
114. 名者实之宾。——《列子·杨朱》
115. 忠不足以安君,适足以危身;义不足以利物,适足以害生。——《列子·杨朱》
116.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列子·杨朱》
117.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列子·杨朱》
118.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列子·杨朱》
119. 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列子·杨朱》
120.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列子·杨朱》
121.
122. 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列子·说符》
123. 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列子·说符》
124. 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疆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列子·说符》
125. 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列子·说符》
126. 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列子·说符》
127. 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列子·说符》
128. 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129. 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列子·说符》
130.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31. 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列子·说符》
132.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列子·说符》
133. 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列子·说符》
134. 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列子·说符》
135.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列子·说符》
136.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列子·说符》
137.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列子·说符》
138.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列子·说符》
139. 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列子·说符》
140.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141. 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列子·说符》
142. 人所忧者莫急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列子·说符》
143. 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列子·说符》
144. 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列子·说符》
145.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列子·说符》
146.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列子·说符》
147.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列子·说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