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本有71篇,现仅存53篇,分为两部分:一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二是称作墨辩或墨经的《大取》等6篇,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1. 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墨子·01章
亲士》
2. 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墨子·01章
亲士》
3. 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墨子·01章
亲士》
4. 铦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墨子·01章
亲士》
5.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墨子·01章
亲士》
6. 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墨子·01章
亲士》
7. 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墨子·01章
亲士》
8.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01章
亲士》
9. 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墨子·01章
亲士》
10.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墨子·01章
亲士》
11. 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墨子·01章
亲士》
12. 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峣埆者其地不育。——《墨子·01章
亲士》
13.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02章
修身》
14.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
15.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墨子·02章
修身》
16. 修身,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墨子·02章
修身》
17.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墨子·02章
修身》
18. 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墨子·02章
修身》
19. 是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墨子·02章
修身》
20.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墨子·02章
修身》
21.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墨子·02章
修身》
22.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
修身》
23.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墨子·02章
修身》
24. 本不固者,末必几。——《墨子·02章
修身》
25.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02章
修身》
26.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02章
修身》
27.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墨子·02章
修身》
28. 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墨子·02章
修身》
29.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墨子·02章
修身》
30.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02章
修身》
31. 言无务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墨子·02章
修身》
32.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墨子·02章
修身》
33.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02章
修身》
34.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墨子·04章
法仪》
35.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墨子·04章
法仪》
36. 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墨子·04章
法仪》
37.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墨子·04章
法仪》
38. 杀不辜者,得不祥焉。——《墨子·04章
法仪》
39. 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墨子·05章
七患》
40. 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墨子·05章
七患》
41.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墨子·05章
七患》
42.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05章
七患》
43. 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墨子·06章
辞过》
44. 坚车良马不知贵也,刻镂文采,不知喜也。——《墨子·06章
辞过》
45. 其民俭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墨子·06章
辞过》
46. 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墨子·06章
辞过》
47.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06章
辞过》
48. 风雨节而五谷熟,衣服节而肌肤和。——《墨子·06章
辞过》
49. 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墨子·07章
三辩》
50. 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墨子·07章
三辩》
51.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08章
尚贤(上)》
52.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08章
尚贤(上)》
53.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08章
尚贤(上)》
54.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08章
尚贤(上)》
55. 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08章
尚贤(上)》
56.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墨子·08章
尚贤(上)》
57. 谋事则得,举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强。——《墨子·09章
尚贤(中)》
58. 皆以明小物而不明大物也。——《墨子·09章
尚贤(中)》
59. 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墨子·09章
尚贤(中)》
60. 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墨子·09章
尚贤(中)》
61.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墨子·09章
尚贤(中)》
62. 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
63.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64. 近者安之,远者归之。
65. ——《墨子·10章
尚贤(下)》
66. 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墨子·11章
尚同(上)》
67. 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墨子·11章
尚同(上)》
68.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墨子·11章
尚同(上)》
69.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12章
尚同(中)》
70. 唯口出好兴戎。——《墨子·12章
尚同(中)》
71. 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为谗贼寇戎,则此岂口不善哉?——《墨子·12章
尚同(中)》
72.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墨子·13章
尚同(下)》
73.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15章
兼爱(上)》
74. 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墨子·15章
兼爱(上)》
75.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墨子·15章
兼爱(中)》
76.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墨子·15章
兼爱(中)》
77.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15章
兼爱(中)》
78. 识其利、辩其故。——《墨子·15章
兼爱(中)》
79.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15章
兼爱(中)》
80. 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墨子·15章
兼爱(中)》
81.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墨子·15章
兼爱(中)》
82.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墨子·15章
兼爱(中)》
83. 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墨子·15章
兼爱(中)》
84. 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墨子·16章
兼爱(下)》
85. 言必信,行必果,——《墨子·16章
兼爱(下)》
86.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16章
兼爱(下)》
87.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16章
兼爱(下)》
88. 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墨子·18章
非攻(上)》
89. 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墨子·18章
非攻(中)》
90. 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墨子·18章
非攻(中)》
91. 情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墨子·18章
非攻(中)》
92.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墨子·18章
非攻(中)》
93. 宽以惠,缓易急,民必移。——《墨子·19章
非攻(下)》
94. 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墨子·20章
节用(上)》
95.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墨子·20章
节用(上)》
96. 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墨子·21章
节用(中)》
97. 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墨子·21章
节用(中)》
98. 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22章
节用(下)》
99. 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墨子·22章
节用(下)》
100. 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墨子·22章
节用(下)》
101. 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墨子·22章
节用(下)》
102. 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墨子·22章
节用(下)》
103. 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墨子·22章
节用(下)》
104. 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墨子·22章
节用(下)》
105. 杀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杀不辜者谁也?则人也。——《墨子·26章
天志(上)》
106. 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墨子·26章
天志(上)》
107. 强者不劫弱,贵者不傲贱,多诈者不欺愚。——《墨子·26章
天志(上)》
108. 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墨子·26章
天志(上)》
109. 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墨子·26章
天志(上)》
110. 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墨子·2章 天志(上)》
111. 人之所不欲者,何也?曰:病疾祸祟也。——《墨子·28章 天志(中)》
112.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墨子·28章 天志(下)》
113. 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何也?曰:不与其劳,获其实,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况有逾于人之墙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乎!——《墨子·28章 天志(下)》
114. 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墨子·31章
明鬼(下)》
115. 得玑无小,灭宗无大。——《墨子·31章
明鬼(下)》
116. 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丑羸不足观也。是以食必粱肉,衣必文绣。——《墨子·32章
非乐(上)》
117.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32章
非乐(上)》
118.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32章
非乐(上)》
119.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32章
非乐(上)》
120. 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墨子·32章
非乐(上)》
121. 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墨子·35章
非命(上)》
122. 福不可请,而祸不可讳。——《墨子·35章
非命(上)》
123. 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墨子·35章
非命(上)》
124.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35章
非命(上)》
125. 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墨子·36章
非命(中)》
126. 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见命焉。——《墨子·36章
非命(中)》
127. 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37章
非命(下)》
128.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墨子·37章
非命(下)》
129. 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墨子·37章
非命(下)》
130. 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彼以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故不敢怠倦。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故不敢怠倦。——《墨子·37章
非命(下)》
131. 无故从有故也,弗知从有知也,无辞必服,见善必迁。——《墨子·39章
非儒(下)》
132. 远施周偏,近以修身,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墨子·39章
非儒(下)》
133. 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墨子·39章
非儒(下)》
134. 必修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后已。——《墨子·39章
非儒(下)》
135.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墨子·39章
非儒(下)》
136.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40章
经(上)》
137. 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墨子·44章
大取》
138. 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墨子·44章
大取》
139. 于事为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求。——《墨子·44章
大取》
140. 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墨子·44章
大取》
141. 爱人不外已,已在所爱之中。已在所爱,爱加于已。伦列之爱已,爱人也。——《墨子·44章
大取》
142. 圣人恶疾病,不恶危难。正体不动,欲人之利也,非恶人之害也。——《墨子·44章
大取》
143. 臧之爱已,非为爱已之人也。厚不外己,爱无厚薄。举己,非贤也。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墨子·44章
大取》
144. 不得已而欲之,非欲之也。——《墨子·44章
大取》
145. 小圜之圜,与大圜之圜同。方至尺之不至也,与不至钟之至,不异。其不至同者,远近之谓也。——《墨子·44章
大取》
146. 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墨子·46章
耕柱》
147. 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墨子·46章
耕柱》
148.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46章
耕柱》
149. 可誉而不誉,非仁也。——《墨子·46章
耕柱》
150. 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墨子·47章
贵义》
151. 万事莫贵于义。——《墨子·47章
贵义》
152. 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墨子·47章
贵义》
153. 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拾粟也。——《墨子·47章
贵义》
154.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墨子·47章
贵义》
155. 处而不出,人争求之,行而自炫,人莫之取也。——《墨子·48章
公孟》
156. 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应孰辞而称议,是犹荷辕而击蛾也。——《墨子·48章
公孟》
157. 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48章
公孟》
158. 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墨子·48章
公孟》
159. 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墨子·48章
公孟》
160. 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墨子·48章
公孟》
161. 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墨子·48章
公孟》
162. 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墨子·49章
鲁问》
163. 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子·49章
鲁问》
164.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墨子·49章
鲁问》
165. 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墨子·49章
鲁问》
166.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墨子·49章
鲁问》
167. 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墨子·49章
鲁问》
168. 欲人之处高爵禄,则以让贤也;多财则以分贫也。——《墨子·49章
鲁问》
169.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墨子·50章
公输》
170. 备不先具者无以安主,吏卒民多心不一者,皆在其将长,——《墨子·70章
号令》
171. 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天下事得;皆其所喜,天下事备;强弱有数,天下事具矣。《墨子·70章
杂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