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厕所英雄》又名《厕所:一个爱的故事》

印度电影《厕所英雄》又名《厕所:一个爱的故事》,改编自印度的真实事件。该影片虽然带有官宣浓浓正能量色彩,但从主题到情节到人物,都真实可信,一点没有概念化,是一部难得的好影片。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说破了印度一个普遍的问题——露天如厕。根据统计,印度有50%以上的强奸案,发生在女性露天如厕的过程中,15%的印度学校没有女生厕所,23%的印度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因学校没有厕所而选择辍学。影片表现了在印度这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在没有厕所的乡村,妇女连在白天如厕的权利都被褫夺。她们只能在日出前一、两个小时到隐蔽的草丛如厕,其他时间都要死忍。即使到了偏僻的地方如厕,却还是要面对男性的肆无忌惮地窥视。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开展“清洁印度”运动,并向世界银行贷款15亿,用于新建厕所,每年专门拨款补贴民众在家里建厕所,计划5年打造一个清洁、卫生的印度。正如电影说表现的,即使政府极力倡导,印度人也很少使用厕所,电影也暴露了这个运动成效不显著。
究其原因,印度人对厕所高度抗拒:首先印度宗教认为家里不应该有厕所,厕所把不洁排泄物聚集一起,是一个污秽的地方。根据联合国调查统计,截止2018年,全世界有8.92亿人在户外、路边、灌木丛中或垃圾堆上露天排便。而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巴基斯坦这五个国家的露天排便人口,就占了全世界所有露天排便人口的四分之三。在印度近5.64亿人(约占全国人口一半)是不使用厕所的。
其次是排斥外国文化,认为厕所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入侵,在他们眼中,厕所是一种入侵性的西方文化,而不是现代化的显示。因此,他们抱着捍卫本地文化,抗衡西方文化的心态,向厕所坚决说不。正如影片中反对者的一句台词:“你想让我们成为外国文化的奴隶吗?”
文化和宗教向来就是两堵厚重的墙,任你有多充分的理由,抛出“文化”和“宗教”就能把它一一推翻,因为两者容易使人盲从。
正如影片所述,印度妇女是争取建厕的英雄,她们是自己的英雄,她们坚强、独立、勇敢,默默地积极改变自己身处的地方,她们坚持把厕所和婚姻联系在一起,拒绝不能提供带卫生间的房子的求婚者,比如“没有洗手间,别想娶老婆”、“我不会让我女儿嫁入没厕所的人家”、“No Loo No I Do(没有厕所,就没有“我愿意”)”等等。
比尔·盖茨推荐这部电影“让观众们看到印度在环境卫生方面取得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