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偶入中国昆曲博物馆

标签:
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旅游 |
分类: 行走中国 |
苏州,偶入中国昆曲博物馆http://sucimg.itc.cn/sblog/odXMwvT0588
http://sucimg.itc.cn/sblog/odXMGqNF5H2
http://sucimg.itc.cn/sblog/odXMIHLpNvx
去苏州,为了买只蝴蝶卡子。上次在这里买的一只蝴蝶卡子玲子带上觉得好看送她了。那个小店离平江路不远,来了顺便又在平江路散散步。
店员还是上次那位姑娘。小巧的鼻子尖尖挺挺,从鼻梁到鼻尖微微上翘,尤其喜欢她的鼻子。或许是一直嫌弃自己的鼻梁骨,太塌,所以但凡看见尖挺的鼻梁就不由的羡慕。
非节假日的平江路稀稀落落的寥寥数人落得清静。当然,商家或许是不愿意这样的吧。
http://sucimg.itc.cn/sblog/odXMLmtVzfc
http://sucimg.itc.cn/sblog/odXMKMUPxjc
偶入一巷内,看见中国昆曲博物馆在这里。欣喜,进门。馆内就只有我们,再别无他人。可以慢慢的、静静的在这里参观。
昆曲,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原名“昆山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昆山腔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并称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起源地历来有昆山和太仓之争。
和京剧相比,昆曲无论扮相还是唱腔、唱词都更精致、更华丽、更雅、更优美。
http://sucimg.itc.cn/sblog/odXMqLBOJhg
http://sucimg.itc.cn/sblog/odXMuxRN3tv
http://sucimg.itc.cn/sblog/odXMu0bhxcd
走进庭院,正中镶黑泳金,花板雕刻精巧的古戏台与我们寂寞相望,快餐文化的泛滥使得古老的艺术艰难挣扎。
戏台两边分设观戏台,共二层楼。观众可以一边喝茶一边隔窗看戏。
“中国昆曲服饰行头非常多,包括服装、盔帽、髯口、面具、脸谱及各种道具。脸谱图像极其丰富,仅净角脸谱,就有所谓的“七红、八黑、四百、三和尚”。对昆曲舞台艺术来说,这些脸谱和服饰都极具研究价值,亦有可看性,是昆曲表演艺术的一种延伸。”
http://sucimg.itc.cn/sblog/odX6ClR2CMv
馆 内,晚清宝和堂昆曲堂名灯担是这里的镇馆之宝。“旧时苏州大户人家若有婚庆做寿等喜事,时常请堂名班子到家里来唱堂会,班主便将堂名唱台拆卸后用箱子挑到 主人家,再将它安装在主人的客厅里,因此称作为堂名但。演出时,堂名六、七人三面围坐在堂名担里的长桌边,吹拉弹唱,清唱昆曲戏文。宝和堂堂名担外形为阁 楼式,采用紫檀木、黄杨木镂雕制成,四周镶玉缀宝、富丽精美。整个堂名担用179块大小精镂构件和112件饰件缀合而成。正面屏板上方是“饱和堂”额,上档精雕牌楼式顶额,缀有双排饰白玉狮子的栏杆,双层飞檐,缀镶珊瑚宝石。顶端三面出挑莲茎形铜梗,悬挂玻璃莲花彩灯,灯底是薄铜片花萼,可安装电珠或插上蜡烛,夜间演出灯彩辉煌、华丽缤纷。”
http://sucimg.itc.cn/sblog/odX6grhT9TV
http://sucimg.itc.cn/sblog/jdX6gbnvrCA
http://sucimg.itc.cn/sblog/odX6gBuPDOg
http://sucimg.itc.cn/sblog/odX65AOdPZj
http://sucimg.itc.cn/sblog/odX65XItPF4
http://sucimg.itc.cn/sblog/odX65BbZ7Rq
http://sucimg.itc.cn/sblog/odX6NxmjdqL
若来苏州,不妨这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