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珠海

标签:
珠海蓝天白云路易斯《卿卿如晤》 |
既然丧偶是我们爱情历程中普遍的、不可缺的一部分,
那么,
对于这两个有情人,
对于天下一切有情人,
莫能除外。
就像夏天接下来是秋天,
恋爱接下来是婚姻一样,
婚姻接下来就是丧偶,
这其实再自然不过。
它不是某一过程的中断,
而是该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路易斯的《卿卿如晤》是今天在去珠海的途中看完的。5月15日收到书那天,就迫不及待在下班途中看了起来。书的英文名字是《A Grief Observed》,中文名《卿卿如晤》是台湾曾珍珍女士中译本的译名,喻书琴沿用了此名,用喻书琴的话是“思来思去,仍觉得在悲恸中“卿卿如晤”一词在悲恸中仍蕴含对将来相见的信、望与爱,最贴切本书主旨,故仍沿用之。”
看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就是,这本书的翻译相当精彩(喻书琴的翻译版)。译者如果没有非凡的中文和英文造诣,如果没有对路易斯原文的贴切领悟,也许这只是一本生硬的译稿而已。
这本书深深感动我的除了路易斯在那一段悲恸岁月里对生和死、信仰的失丧与重建的思考外,再就是他对乔伊的爱-深切的爱。路易斯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做新郎不久,旋即就会变成鳏夫。实际上,这是一场临终前的婚礼。”因为,他们的婚礼是在乔伊患癌症后举行的,这并不是一桩被教会、公众、甚至朋友接纳的婚礼。乔伊离世的三年后,路易斯与世长辞。
喻书琴在译后记中已经把两人从相遇、相交、婚姻,把乔伊患病到离世都说得很清楚了,而且写得非常感人。
喻书琴译后记的摘录:
1952年,他与她第一次相遇。
那时的他,54岁,应该是一个男人饱经沧桑的年纪。然而,相反,他这些年的生活却平淡如水、单纯如纸。
他没有结过婚,却在牛津教授中古文学寓意爱情诗的课程,还写了一本书,就叫《爱的寓意》。也许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些蒹葭苍苍,白露如霜的古典伊人足以支撑他的感情世界,他想自己会一直这样单身下去,阅读,思考,写作,教学,平静走完自己的一生。
他没有太多的经历,从学生到老师,栖居在学院的高墙内,一住就是30多年。这注定他的信仰之路,不是从生活经历开始,而是从理性思考开始,在不断的切问近思后,“就像长眠后自然醒来”,他重新回归了基督信仰,并成为著名的护教大师。他有他的信仰架构,有的他书斋,有他的学术知交和密友,有他的数不清的读者与听众。也许,这就够了。
那时的她,37岁,应该是一个女子最圆满的年纪。然而,相反,她这些年的生活却残碎不堪,混沌不清。
她结过婚,却嫁了一个酗酒、有精神郁郁症,后来虽然皈依上帝,却仍在外面招花惹草的丈夫。
她有很多经历,.....但是,那又这么样?这份信仰甚至对她自己的生活也给不了任何“关怀”,要忍受酗酒动武和感情不忠的丈夫,要拉扯两个年幼的儿子,要应付拮据的生活压力,还有一身的病,她活得愁苦、忧虑、没有盼望。......后来,她看了他的书,开始接触基督信仰。她需要很多很多的光,还有爱。这一路,她走得蹒跚而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