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覃怀沁北地区民间风俗(丧葬篇)

(2008-04-26 02:41:58)
标签:

沁阳丧葬风俗

覃怀民间风俗

丧葬礼仪

杂谈

分类: 覃怀非物质文化遗产

                沁阳丧葬礼俗


    葬礼,是人生四大礼仪之一,它与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并列,而且比其它三种礼仪的程序更多,内容更繁琐,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大,延续的时间更长。覃怀古代丧葬礼仪由人“灵魂不灭”的观念而生成,又促进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灵魂观念的基础是“尊老惧老”。灵魂不灭观念受宗教理论影响而更加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这种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仍能干预人事,仍能祸福活人,而且比其在世时能量更大。所以,人们必须在生前与老人搞好关系,死后要厚葬久祀,使死者得到安妥。只有这样才不致于惹恼祖宗,才不会被祸害,才能得到祖灵的庇佑。
    覃怀传统的丧葬礼俗名目繁多,程序庞杂。单就沁阳北部地区而言就有送终、守灵、招魂、移尸、停尸、尸装、小殓、告丧、大殓、服孝、超度、开吊、入殓、送魂、出殡、安葬、守孝、脱孝、竖灵、祭祀等二十几项,还不包括一些小的项目。

    一、初葬程序

    当老人在弥留之际,子女们应守在床前,一是满足老人见子女一面的愿望,否则老人会死不瞑目;二是听老人的临终交待的一些事项;三是子女应尽的“送终”义务,这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后孝道。
    当人即将断气或刚刚断气时,子女们要大声哭叫,希望能挽留住死者,使死者醒转过来。这种习俗称为“叫魂”。当“叫魂”仍不能活转,确认已断气时,要把尸体从床上移到用木板拼搭的,下铺谷草,上蒙白布(称作“殓单”)的灵床上,俗称“停草铺”。草铺在停放在正屋大厅,头前点放一盏“随身灯”,供一只公鸡,全家大小要围住灵床“哭丧”。紧接着是通知族中有经验的长者来料理丧事。孝子、孝女、孝妇要为死者洗脸、洗手、洗脚、擦身。如事前已准备好“寿衣”,这时要趁尸体未冷却时及时穿上。身上盖一条小被子,脸上蒙一块白布,往嘴里放入“口噙花”,手中放“小元宝”,这称作“小殓”。有在外的子女通知回家“奔丧”。已出嫁的女儿要哭回婆家“报丧”,然后再哭回娘家,称之为“哭路”,子女们要通晓达旦地守护在草铺前,叫做“守灵”。孝子们最迟要在第二天穿上孝服。为断气后,应及时请来“阴阳先生”确定下葬日期,安排各项事宜。还要请一位管帐的先生,管理和登记一应开支帐目。孝子在族中长者引领下,请有经验的人协办丧事,还有请人帮忙。孝子见到谁都要磕头无论辈份大小。对来吊唁、祭奠的邻居、朋友,孝子都要磕头感谢。磕头的意思是“替老人行孝”,就是求得对死者的宽恕和原谅。
    在协办人及阴阳先生的参谋下,确定开吊及下葬日期,然后要分头通知亲戚朋友,称之为“告丧”。如果死者是母亲或妻子,告丧的第一家是“娘家人”,而且在弥留之际就应该通知到,如未能及时告知,也要在人一断气就立即向娘家人汇报死因。娘家人会仔细询问得病、治疗等各方面情况,还会询问是否延误治疗时间,是否照料不周,是否受虐待,看是否自杀,被害,最后还会验尸。当排除上述因素后,娘家人才不再追究,但却会提出厚葬的各种条件,等这些要求协商好之后,才可大殓入棺,办理丧事。

    将寿衣穿齐,在棺材内铺上炉灰,放入五谷杂粮、酵母、垫背钱后,将尸体移入棺内,放入随葬品,完成大殓,然后移入灵堂,只等开吊后殡葬。

    二、开吊葬礼

    开吊是整个丧葬仪节的重头戏。旧时开吊要请和尚道士做“水陆道场”,礼佛拜忏,追荐亡灵,禳除罪业,超度亡魂到“极乐世界”。如今和尚道士很少,也不做这项业务,“做法事”就变成了“隔夜响”,开吊一般和下葬同天进行,因此,这一天也是礼仪最多、亲朋最多、最为繁忙的一天。旧时的开吊仪式很繁琐,有主祭、陪祭、司仪、礼生,要经过上香,献祭品,献爵,行三拜九叩大礼等,祭文要请有功名的人

来读。现在变成了开追悼会。开追悼会有瞻仰遗容、默哀、介绍生平、读祭文、孝子答谢、慰问家属、向遗体告别等内容。
    追悼会结束后就转入另一个高潮--安葬仪式。以哀乐为前导,紧接着,孝子打千秋幡,服内孝子、孝孙举花圈、拄哭丧棒紧随其后,外甥撒纸钱,灵柩在送葬队伍中间,随后为孝妇,抱葬罐,其它服内孝妇,由人搀扶悲痛欲绝,跟着灵柩哭嚎前进。灵柩送到墓穴内,孝子们行跪拜礼后,掩埋灵柩,将千秋幡、哭丧棒、纸钱篮、花圈插于坟头,将其余的纸扎花圈焚化,然后铲一点墓上土让孝子回家,放置于灶王爷的

供案上,称之为“富贵土”。

    三、葬礼是一项庞杂的象征工程

    葬礼虽然是为死人办的礼仪,其实是为死人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而作的各种准备。人们按照现实生活的模式,来想像阴间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因此整个丧葬礼其实是一项庞大的象征工程。
    阴间的货币--纸钱。纸钱也叫“阴钱”,是鬼魂在阴间使用的货币。有用纸做成的圆形方孔形,也有用锡箔仿制的“元宝”,还有冥洋。
    阴间的生活用品--纸扎。纸扎又称“冥器”、“明器”,是随葬品的演变。为了使死去的亲人在阴间能够生活得惬意,子女们便用纸糊成各种用品,大到房屋、戏楼、车马,小到衣服、用具应有尽有。近些年来又出现了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电冰箱、空调、VCD、小轿车等高档用品。
    阴间的房屋--棺材。为使亲人在阴间能住上高档的住所,人们不惜重金购置名贵木材精心制作棺材。做好后油漆很多遍,还要雕刻花鸟鱼虫、日月星辰,俨然一个小世界。
    葬礼中的很多仪式都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目的是让死者在阴间过得幸福,还能给子孙带来福荫。如草铺上黄色谷草象征“金”,白殓单代表“银”,说死者是“铺金盖银”;铺高粱秆是为了“高升天堂”;棺材内放五谷杂粮和酵母,是粮食也是种子,是为了种庄稼和吃饭;随身灯是为了照亮去阴间的路;鸡叫“领魂鸡”,引领死者到阴间,麻绳捆脚,是防止死者变鬼后追赶人为祸......。

    四、远遣灵魂为活人

    人们不惜代价地隆祭厚葬,固然是为了安慰亡灵,报答亲恩,其背后还隐藏一个不便明说的意思,就是让鬼魂走得远远的,不要再干预人事。葬礼的很多礼仪就是用象征手法远遣和约束灵魂,使其只享受子孙的供奉,不过问活人的事情。
    出魂。出魂又叫“送魂”、“开路”,由阴阳先生主持,用书写符录咒语等手段,送亡魂到阴间。
    十字路口压纸。在下葬的前夜里,用一张白纸在死者脸上绕几圈,将纸交给孝子,孝子掂着纸一路上呼叫着死者,将纸压在大街十字路口,意思是将附于纸上的亡魂引到十字路口,让其起程去阴间。
    口噙花及小元宝。人断气后,要往死者口中填些碎银子,俗称“口噙花”,往两只手中各塞一锭“小元宝”(用马口铁做成),其作用是去阴间的路上付车船钱,贿赂守城兵将,好顺利到达地府。
    千秋幡。也叫招魂幡、金幡。是用纸做的长条形旗子,阴阳先生在上面书写死者姓名、亡灵接引等字样,还要用朱砂等书写符录,挂在竹竿或柳枝上,其用途是招魂魄于幡上,接引到阴间。
    撒纸钱。出殡时要沿途抛撒纸钱,为死者去阴间买路,贿赂路上的野鬼,让开道路,一路通行无阻赶赴阴府。
    狼牙棒与辞狗饼。据说在去阴间的路上要经过“巴儿狗山”,有饿狗拦路,这时将辞狗饼喂狗即可通过。如还有饿狗拦路,就用狼牙棒将狗撵开,就可顺利通过。
    随身灯。也叫长明灯,据说去阴间的路途漆黑一片,有了长明灯,就可照亮道路快速到达。
    烧草人。用谷草扎一草人,将死者的生卒年月写在纸上,扎在草人中,出殡时烧掉,象征死人灵魂烧掉,永远不再回家。
    随葬砖瓦。阴阳先生在一块青砖和一片新瓦上用朱砂笔画上符录,上有“敕令”字样,即“镇墓文”,放入棺内,其功能是将亡魂镇在阴间。
    类似这种名堂还有很多,目的却只有一个:让死者尽快到达阴间,并在那里过上舒坦的日子,不再回家,不再干预人事。

    五、葬后的种种礼俗

    1、守孝。

    亲人死后,儿孙们要“居丧守孝”,也叫居丧、守孝、丁忧、丁艰,一般为三年。其意思是,孩子出生后三年不离父母怀抱,因此,父母亡故后,儿女们应该还报三年,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居丧期间要穿孝服,不食肉、不饮酒、不远行、不娱乐、不举行婚嫁、不贴春联或贴春联不用红纸书写。三年期满这些戒律才可解除。如今,这些传统的礼俗已大打折扣,那些繁琐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旧礼制已逐渐摒

弃,“居丧三年”的内容早已名存实亡了。

    2、告七。

    从死者断气之日起,每七天孝子孝妇要到坟上祭奠一次,叫做“告七”。要做够七次才算结束。在这七次“告七”仪式中,如哪一个“七数”遇到带有七和八之日,谓不吉祥,因为“七”和“刺”同音,是用尖利的长刀刺入动物心脏之动作,“八”与“剥”同音,大概是怕死者到阴府受到“刺”与“剥”的酷刑吧,所以在祭奠时要特地加一盆纸旗、纸花,这样,刑罚就可免除。到死后的第一百天,要做一次“百日祭

”。

    3、周年祭

    每到一年的忌日,要做一次“周年祭”。周年祭要连做三年,第一、第二个周年祭是一般性的祭奠,到第三个周年祭,因为是最后一次,而且是守孝期满,要“脱孝”,因此,要热闹、隆重地举行。头一天的晚上,要请唢呐演奏“隔夜响”,大吹、大唱、大跳一个晚上。有时朋友们会再送一班唢呐,形成“两台对戏”,两班人马各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一比高下来争取观众,赢得市场。更有些有钱人家,请一台大戏

连唱几天,现在还有请放电影的。
    做三周年祭时,乐队吹吹打打在前开路,紧接着是花圈队伍,孝男、孝妇、孝女及亲戚随后,浩浩荡荡开往墓地。祭奠毕,要大摆宴席,宴请前来“脱孝”的亲朋好友。

    4、迁新坟

    亲人埋葬后,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会选择新的坟地,把死者从土里挖出来重新葬入新的坟地,这便是迁新坟。
    迁新坟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种:一是因国家集体建设项目要占用坟地,必须要迁移;二是老坟地已经用尽,不能再埋后人;三是不愿和同坟中的某户同用一坟,要另立新坟;四是为了求得好的“风脉”精心选择新坟等等。
    由于是新选的墓地,可能会有邪祟、妖怪在居住,还要请阴阳先生调治一番,以确保顺利平安。阴阳先生会在墓穴中、墓地周围使用“镇物”,以驱散妨碍新墓主的邪秽。“镇物”的另一个功能是为了祥瑞,可以使死者升天、成神仙为子孙造福。“镇物”大都使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及中草药。
    使用的物品有:纸、墨、笔、砚、万年灯(铁油灯)、千里健(车辐)、男女孝经、木梳、镜子等;
    使用的中草药有“七香”“十二精”:“七香”指沉香、檀香、松香、乳香、丁香、木香、藿香;“十二精”指天精(巴戟)、地精(白芍)、日精(乌头)、月精(官桂)、山精(桔梗)、兽精(狼毒)、人精(人参)、鬼精(鬼精)、松精(茯苓)、道精(远志)、神精(茯神)、蚕精(杜仲);还有海龙、海马、朱砂、石燕、神曲、乌龙、金精、银精、珍珠、银珠等。
    有了这些“神物”就可以降服或吓跑那些来干扰墓主的野鬼、恶兽,墓主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迁新坟是为死去的亲人找到一个新住所,相当于人间乔迁新居,而且又是风水宝地,故而是件大喜事,自然要宴请亲朋、乐队助兴,大操大办一番。

    5、点主

    点主仪式一般是在三周年纪念日进行,目的是为子孙求吉运,为死去的亲人立神主,以后转入常规的祭祀。点主,其实就是用朱砂笔在神主牌的“主”字上点一笔。神主牌为木制的、可拆合的两层墓碑式样的木牌,高约七八寸,宽约两寸多。外层表面用白粉打底,称作“粉面”,内层称“函中”,不粉刷。粉面正中写:先考X公讳XX之神主,靠左边落款为:孝男XX奉祀。函中仍写死者姓名、字、排行、生卒年月、德配

何氏。点主仪式前,将神主牌上的字全部写好,惟将“主”字写成“王”字,空下的一点在仪式上由点主官点上。点主官多请当官的人或有功名的人担任,如知县、举人、秀才等人。如请不到,也可由比较有名气的学者来充当。点主仪式开始,先读主,再祝主,然后由孝子把朱砂笔捧给点主官。点主官接笔面朝东向太阳受生气,然后在“王”字上方点一点,成为“主”字,粉面、函中都点完后,点主官将朱笔朝太阳方向掷去。孝子再捧墨笔给点主官,在红点上点黑点,盖住朱点。墨笔用后不扔。至此,点主仪式结束。孝子将神主牌放置于神龛或祠堂内,逢年过节,四时祭祀。
    点主仪式程序:
    行成主礼。严鼓、鼓再严、鼓三严。大吹、细吹、合吹。奏乐、鸣炮。介宾引大宾升堂,行相见礼,大宾至盥洗处,洗手、授巾。至镜前,对镜、整冠、束带。大宾升公座,介宾各就位。孝子孝孙出帷。至大宾前,拜求大宾鸿题:四拜四起,平身入帷,捧主出堂。至大宾前、跪、拱主。左宾接主、安主、去魂帛。启椟、出主、卧主、分主、拂主、送大宾前。右宾染朱笔,授孝子。孝子接笔、拱笔、求大宾彩笔鸿题。左宾接笔送大宾。大宾接笔、面东、受生气、题主。先题粉面、次题函中、卧笔。右宾染墨笔,授孝子。孝子接笔、拱笔、求大宾墨笔增辉。左宾接笔,送大宾。大宾接笔、盖主。先盖函中、次盖粉面、卧笔、读主、祝主。右宾起主、合主、树主、入椟、合椟、覆魂帛、授孝子。孝子捧主、起,至安主所安主。孝子孝孙出堂复位、拜谢大宾,兼谢介宾。四拜四起、平身、礼毕、退堂。

    6、合葬

    父母双双去世后,因没有“上穴”、墓地不能再埋人或去世的时间相隔不足三年等原因而没能葬在一起的,到一定时间还要举行一次合葬仪式,使老夫妻在地下仍相依相伴厮守在一起。
    合葬仪式的时间,一般要请“阴阳先生”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来进行。也有的趁清明节、十月初一等“鬼节令”来办。届时将一对老夫妻的骸骨共同放入一个棺材内,埋入墓穴内,即完成了仪式。如两个棺材都不坏,将两具棺材同埋在一起即可。合葬仪式也像做三周年那样,请亲朋好友参加,请演出队吹奏、演唱,自然也要设宴招待。

    7、冥婚

    冥婚是人死后再结婚的意思。凡男女生前未婚而亡,或已订婚而未结婚双双死去的男女,两家父母或子侄辈要为之举行冥婚仪式,使其在阴间结成连理。冥婚的程序也像生人那样,由媒人说合,也要向女方行聘礼,也要择吉举行婚礼。成婚时将两具棺材同埋入一穴即可。从此男女两家成为儿女亲家,俗称“坟亲”,两家平时红白喜事互通吊庆,遇事互相往来。

    8、祭祀

    祭祀先人有两种形式,即家庭祭祀和扫墓祭祀两种,是对先人的追思和怀念,是汉民族不忘祖宗,报本追源的优良传统。
    扫墓祭祀是在先人的墓地举行的祭祀活动,又称上坟、上冢、挂纸、烧纸、挂青。每年的清明节,全家人到祖坟上祭奠,出嫁的女儿要回到娘家父母的墓地烧纸。扫墓时要打扫墓地、修理坟墓、铲除杂草、加培新土、用肉油拭擦墓碑,在墓碑顶上压纸、在树上挂金银串、供上祭献的食物、水果、上香、焚烧纸钱、银锭、冥币,在坟前祈祷叩拜、追思哀悼,虽不及初丧时悲恸哀绝,但也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有些人特别是女人,会把生活中的艰辛、委屈和不幸,向死去的亲人倾诉,不由得痛哭流涕。除了清明节以外,沁北地区还有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和除夕夜,一年四次,尤其以除夕夜最为隆重。
    家祭是在家堂或神龛前进行。家祭同样是以春节除夕最为隆重。除夕黄昏,神龛前供桌上摆满各种祭品,点燃香烛,焚化金银锭,祷告祝愿,全家人行跪拜之礼。每逢祖父母、父母的忌日也要行祭。其余就是常祭了,即在每月的朔望之日(初一、十五),与其它神灵一齐焚香合祭。现如今,神龛神主已被扫除磬净,家家户户只在春节时,贴一纸写着“天地宗亲师”的牌位享受祭祀。

 

    六、丧葬活动中的禁忌

    丧葬活动中有很多禁忌和规矩。这些规矩有的是按属相冲克原理定的,有些是按择吉术中所谓凶日定的,有些是为了祥瑞,多数是由心理和观念因素造成的,并相沿而成俗。

    忌双数。死是大限已到,死则死已,只身往地府报到,用双数就象征成双成对,意味着攀扯别人同往。所以,下葬的日子要用单日子,穿寿衣要穿五件或七件,亲戚朋友行赙礼也要行单数。
    重日、复日死人忌哭声。如果人死在“重日”或“复日”,谓之“重丧日”,不准家属哭,否则就会再死人。
    忌属相冲克。如有属相与死者犯冲克者,不得为死者穿寿衣,抬尸。属相冲克的人在大殓、封口时也不能在场(孝子除外)。
    孝子着“凶服”时不准进别人家门。
    孝子在送殡回家的路上,不准与人打招呼。
    下葬的日子忌红少日,天火日,天克地冲日,岁破日,二十八星宿中角、亢、奎、娄、鬼、牛、星当值日。
    死者的寿衣禁用皮毛衣服,传说会变成动物或“毛惊尸”,因此连毛料衣服也禁穿。
    死在外面的人不能回家。

 

                 

                                       根据廉用林老先生相关材料整理而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