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诗句,这次我们从北京出发经过河北遵化市,来到了沙石峪,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沙石峪,如果昔日的艰苦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样呢?
上图1 蓟州收费站
上图2
沿途景致

上图3
到达遵化
遵化是隶属于唐山的县级市,城市不大,变化却大,街道路面楼房都很现代,人们的生活也是节节高,据了解,遵化现在支柱产业有旅游,干鲜果品采摘,栗子加工产品都很叫座,经济收入很不错。

上图4 从遵化南行几十里来到沙石峪

上图5
遍地的大石头
这是当年的老照片,看到了这些青石,就知道那里的土是多么珍贵,不过当年令人讨厌的石头也由于纹理的清晰,很多也成为了家庭中价值不菲的观赏石。

上图6
昔日愚公的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
当年就是他带着大伙儿劈山造田,现在他已过世就埋葬在一个高坡上,他留下话儿,要能够看到沙石峪的山山水水,他应该欣慰,现在的沙石峪已经大变样。
上图7
揭去石头添上土

上图8 上面两图鲜明对比了昔日沙石峪和今日沙石峪

上图9
沙石峪的房子
上图10
沙石峪的庄稼很茁壮

上图11
沙石峪的葡萄园

上图12
令人馋延欲滴的玫瑰香葡萄园

上图13
葡萄熟了叶子也好看

上图14 漫山遍野的栗子树
如今的沙石峪已经是果树满山,人们的生活很是富足,就拿给我们导游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她现在做计划生育干部,工资在2800左右,她觉得沙石峪的人好,现在已经嫁到了这里,成了沙石峪的媳妇。这儿的葡萄是玫瑰香的,相当的甜,栗子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赚的都是外汇。
写到这里,一个问题进入脑海,如果沙石峪的艰苦发生在今天,人们还能够用愚公精神去开山造田吗?恐怕不会了,时代发展了,或许人们选择离开,或许充分的发展旅游业,甚至把青石板打磨成观赏石等等,掘到第一桶金,或许很多,不管怎样,我还是非常佩服当年的老书记张贵顺,没有当年艰苦奋斗打下的基础,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