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惨死北大医院”的报道引起了我一段不愿提起的回忆,本人就是北大毕业的医学生,对自己的母校有极高的信任度,最觉得在北京就医,最信得过的还是自己实习过的北大医院。因此不但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就医都是选择北大医院,但是我的父亲在北大医院就医的经历直至最后死于北大医院,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惨痛回忆。
父亲也是老北大毕业的,多年工作单位的合同医院就是北大医院,父亲的身体一向是很好的,很少吃药,直到发现了高血压,时有头晕等等症状,家人都劝他不能不重视,一定要吃药,一定要控制血压的波动,坚持吃药。父亲在大家的一致劝导下,真的重视起来,坚持到北大医院就医。那个阶段所开的药物主要是寿比山,寿比山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类噻嗪口服利尿降压药,父亲服用寿比山血压控制的比较好,因此就一直使用着。每月去北大医院就诊开药。
由于是母校,又是临床教学医院,最信得过,我本人近年来已经不再从事临床工作,尤其是药物,更新很快,又是商品名,因此也没有注意父亲的服药情况,一看血压控制良好就放心了。谁想到,有一天母亲电话给我,说父亲这几天突然走路没力气,楼梯上不去,很严重,我赶紧赶去叫救护车送父亲到医院,当然还是北大医院,在急诊室,发现心率已经40次左右,血清钾低。
当时急诊医生提出病情危重,首先进入重症监护室,由于心率过低,必须马上安装心脏起搏器,需要家属签字,在如此危重的情况下,哪里还有其他考虑,只有赶快安装吧。救命要紧不敢耽误,很快就安排了安装心脏起搏器。
随后,一切恢复正常的时候,就在自责自己没有很好的关心父亲的治疗,为什么会突然低钾?紧接着就是低钾的一系列症状,四肢无力,心率失常。此时才想起父亲一直服用的寿比山,长期服用寿比山,为什么没有一位医生提出应该定期测查血清钾呢?利尿剂容易出现低钾,常规的应该定期查血清钾,并且根据血清钾的情况,如果低钾需要及时口服补钾。但是我最信任的北大医院的医生没有这样做,甚至从来也没有提醒过,我父亲又是医生的崇拜者,从来都是听医生的。
就是这样,原本父亲就是血压高,在服用降压药后,没有医生告知需要注意服寿比山后是否存在低血钾的问题,结果,接着出现了第二位问题,寿比山副反应:低血钾,随着而来的急诊:四肢乏力,心律失常。紧接着就是安装心脏起搏器了。虽然低血钾造成的严重问题补救过来,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更多了。下面的回忆下一篇再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