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中国媒体的几个数字--(转贴)

(2007-01-09 21:01:51)
分类: 不八不痛快
   (看到这篇文章,贴过来供大家学习学习,思考思考)   
  

[作者:赵牧]

有人问,王克勤在采访北京出租车行业黑幕时是否遇到过危险?

  前两天与王克勤欣然相会,我向他转述这话,他回答说:我揭露兰州黑股市时,有人扬言要用500万买我的人头,当时情形真是很危险。调查北京出租车行业没什么,虽然遇到一些障碍,但情况好得多了。

  据我所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

  但即使情况好多了,王克勤的那个长篇调查报告《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12月6日)刊登后,还是有同行感叹说:一个记者一年能写出一篇这样的报道足矣!

  能说这话的,在我看来肯定是个相当好的记者。因为他心中的标准比我高许多,也比普遍的实际情况高许多了。

  说到我的标准,我以为,一个记者从业一辈子能写出一篇这样的报道,就算没白干这一行。

  1988年,我曾拿着计算器对某报(数期)的本报讯做过一番统计,统计结果是,这家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平均每人一年大约只要写500字就可以完成全年任务。十多年过去后,这样的情况并无多大改观,而且十多年来,这家报纸也没一篇在揭露时弊方面能让我相当佩服的东西。类似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大致的感觉是想让中国的记者达到一年写一篇足矣的要求,很难。

  所以我也不奇怪王克勤身价能被标得那么高,确实高得有理。

  在中国,身价高的记者还能数出几个,比如卢跃刚。几年前,他的一篇批评报道能让一个退休的副市长当着数百之众拔枪对天当当十响,发誓要与他血战到底”——用市侩的眼光打量打量吧,给多少钱,才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王克勤这篇直接导致北京出租行拉开改革大幕的报道,其灵魂就是一串串过硬的数字,而且只用加减乘除就扒开了众多出租车公司空手套白狼的面目;就是这一串串扎实的数字,证明了一个国家、司机、消费者三者利益均受其害,只肥了出租车公司的事实;就是这一串串数字,最终催生了北京市有关部门出台了改革出租车行业的决定(当然,这里还包括一些人大代表和学者的努力)。

  据中国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目前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则达40万之众。按照我的低标准,一个新闻从业人员一辈子不用多干,就干这么一件能触动一个行业变革的好事,那就是40万件大好事。累加起来,这会对中国走向文明富强起多么巨大的作用?

  让40万人都能干一件这样的事或许标准或许还是太高了,那就换一种算法。

  同样是依据中国新闻出版署的公布数字,目前的中国,报刊已有2000多家,杂志8000多家,合计一万多家。这些报刊除去专业类报刊,就算只有一百家报刊每年能各出一篇这样扎实的重量级报道,于国于民,累计就是上百件功德。

  这样的标准算不算高?

  希望这不能再算了。再说,未免太丢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